相关文章  
  • 卡塔尔国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阿曼苏丹国
  • 也门共和国
  • 亚美尼亚共和国
  • 巴基斯坦
  • 阿富汗伊斯兰国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 科威特国
  • 沙特阿拉伯王国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亚洲

    伊拉克共和国<%=id%>

    伊拉克共和国概况
      国名:伊拉克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Iraq)

      国庆日:7月17日(1968年)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组成,白色部分中间平行等距排列有三颗绿色五角星,其间用阿拉伯文写着“真主至高无上”。红、白、黑、绿四色是泛阿拉伯色,分别代表穆罕默德后代的四个王朝:倭马亚、阿拔斯、法蒂玛和哈希姆。此外,红色象征勇猛和革命;白色象征宏大、高尚与和平;黑色代表石油,还象征圣战胜利;绿色象征土地,也是伊斯兰的传统颜色;三颗五角星象征伊拉克阿拉伯复兴党的奋斗目标:“统一、自由、社会主义”。

        国徽: 为一只萨拉丁雄鹰,象征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大流域的文明和伊拉克人民的崇高、勇敢、强悍。鹰胸前的盾面为国旗图案,底座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伊拉克共和国”。

        国家政要: 总统萨达姆·侯赛因 (Saddam Hussein) ,1979年7月任职,1995年10月在全民公决中连任;副总统塔哈·亚辛·拉马丹 (Taha Yassin Ramadan) ,1991年3月任职;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伊扎特·易卜拉欣 (Izzat Ibrahim),1979年7月任职;国民议会议长萨阿敦·哈马迪(Saadoun Hamadi);1984年10月至1991年3月任议长,1996年4月再次当选;伊拉克副总理塔里克·阿齐兹 (Tareq Aziz) ,1979年7月起任副总理,1991年3月任副总理,2001年8月内阁改组后继续担任副总理;外交部长纳吉·萨布里·艾哈迈德 (Naji Sabri Ahmed),2001年8月任职;国防部长苏丹·哈希姆·艾哈迈德 (Sultan Hashem Ahmed),1995年7月任职,2001年8月连任。

      自然地理: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面积441839平方公里。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海岸线长6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西南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东部平原倾斜;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高原与山地间有占国土大部分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式气侯,其他为热带沙漠气侯。夏季最高气温高达50℃以上,冬季在0℃左右。雨量较小,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100-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

      人口:约2310万(2000年)。阿拉伯人占73.5%,库尔德人占21.6%,其余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犹太人和伊朗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东部地区有些部落讲波斯语。通用英语。居民中95%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约占54.5%,逊尼派占40.5%),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占全国人口3.6%)或犹太教。伊斯兰教为国教。

    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

      首都:巴格达(baghdad),人口534.8万(1997年)。

        行政区划: 全国分18个省,省下设县、乡、村。18个省是:安巴尔(anbar) 、埃尔比勒(arbil)、巴比伦(babil)、穆萨纳(muthanna)、巴格达(baghdad)、纳杰夫(najaf)、巴士拉(basrah)、尼尼微(neineva)、济加尔(dhi qar)、卡迪西亚(qadisiyah)、迪亚拉(diyala) 、萨拉赫丁(salahuddin)、杜胡克(dohuk)、苏莱曼尼亚(sulaymaniyah) 、卡尔巴拉(karbala) 、塔米姆(tameem)、米桑(misan)、瓦西特(wasit)。

      简史: 伊拉克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50年为波斯帝国所灭。公元7世纪时被阿拉伯帝国吞并。16世纪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920年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区”。1921年8月宣布独立,成立伊拉克王国,在英国保护下建立费萨尔王朝。1932年获得完全独立。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赛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1963年2月8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推翻卡赛姆,建立以该党为主的政权,但由党外人士阿里夫任总统。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联合阿卜杜勒·拉扎克·纳伊夫青年军官集团推翻了阿里夫,复兴党再度掌权,贝克尔出任总统。1979年7月贝克尔因病辞职,萨达姆·侯赛因接任其职。

    一位老人在巴格达一个清真寺里作祈祷

      伊拉克同伊朗历史上长期存在边界争端,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兵伊朗,两伊战争爆发,1988年8月20日两伊战争结束。

      1990年7月中旬,长期存在于伊拉克与科威特两国之间在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和债务问题等方面的争端日趋尖锐,同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出动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1天后,科威特全境沦陷。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美国等西方国家经过5个多月外交斡旋和紧张的军事调遣后,1991年1月17日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发起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2月24日,多国部队向伊拉克部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伊拉克军队在遭受重大伤亡后于26日宣布接受联合国自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以来通过的12项有关决议。2月28日零时,多国部队停止了一切进攻性行动,持续了42天的海湾战争结束。

    伊 拉 克 革 命 指 挥 委 员 会 成 员

      *:1968年9月颁布的临时宪法规定,伊拉克是“人民民主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私有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和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由复兴党地区领导成员组成的革命指挥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权解散议会,直接颁布法律和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决定国家对外宣战和媾和,批准国家预算、决算以及对外签署条约、协定等。其主席有权任命副总统、总理、部长和其他高级军政官员。议会称国民议会,由250名议员组成,其中30名由总统任命,任期为四年。每年春、秋召开两次会议,遇有特殊情况可召开特别会议。它有权审查由总统和革指会提出的法律草案,讨论通过国家预算、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条约与协定等。

    巴  格  达  烈  士  纪  念  碑

      经济: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生产和出口是伊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1998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125亿桶,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在欧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中分别占15.5%和14%。天然气储量预计约达3.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2.4%。磷酸盐储量约100亿吨。工业主要有石油开采、提炼和天然气开采。油气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为伊支柱产业。伊于1973年实现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两伊战争结束到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时达450万桶。海湾战争结束后由于开采设备被毁,石油日产量跌至30万桶。

    巴格达老城区的铜器店非常著名,已经有数百年历史。1996年12月安理会第986号决议实施后,石油生产开始恢复。 2000年,伊平均日产石油约257万桶,主要通过伊土(耳其)石油管道和贝克尔港出口。土计划铺设第3条土伊石油管道,提高伊基尔库克向土吉汉港输油能力。2000年11月,伊叙(利亚)决定重开两国关闭了18年之久的输油管道,2001年1月,两国决定在伊基尔库克油田至叙班尼亚斯港之间重新铺设一条输油管道,取代已老化管道。伊拉克70%的天然气属于石油伴生气,主要产于北部基尔库克油田和南部鲁迈拉油田。伊拉克有9个集气站,日处理天然气0. 42亿立方米。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位于祖拜尔和巴士拉的液化处理站经液化供出口。伊拉克的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 6%,农业用地严重依赖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和椰枣等,粮食不能自给。全国有椰枣树3300余万株,平均年产椰枣约630万吨。伊拉克主要旅游点有乌尔城(公元前2060年)遗址、亚述帝国(公元前910年)遗迹和哈特尔城(俗名“太阳城”)遗址,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遗址,盛传的“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此外,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亚、尼尼微等,均是伊拉克著名古城名胜。

    首都巴格达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决定对伊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伊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基本陷于瘫痪状态。1996年12月伊按照安理会第986号决议(即"石油换食品"计划),被允许每半年出口20亿美元石油,用以购买食品和药品等人道主义物资。1998年2月,安理会通过第1153号决议,将伊出口石油份额提高到每半年52亿美元,1999年12月17日,安理会通过1284号决议取消石油出口上限,伊经济状况稍有好转。针对美国坚持维持遏伊政策,2000年11月1日起,伊决定使用欧元结算石油出口。2001年11月29日,安理会通过1382号决议,继续延长“石油换食品”计划。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97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货币名称:伊拉克第纳尔(1第纳尔=1000菲尔斯),官方汇率(2001年):1美元=0. 31第纳尔,黑市汇率(2001):1美元=1800第纳尔。(资料来源:2001年英国经济季评年度报告)

    肩扛AK—47冲锋枪的伊拉克民兵

      军事:1921年独立后在英国帮助下建立王国军队。20世纪30年代先后建立空军、海军。共和国成立后,改组了军队。武器装备主要来自前苏联,并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国购买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两伊战争停火后,伊优先发展*工业,花巨资引进高科技和购买外国尖端技术设备,努力使武器装备国产化。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军队和武器装备损失惨重,大部分军事工业和设施被摧毁。战后,联合国通过销毁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决议。在联合国的监督下,销毁了一些导弹、生化武器和核设施等。由于联合国的制裁,其武装部队50%的武器缺少零配件。萨达姆总统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复兴社会党军事局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总参谋部是最高军事组织机构。总兵力约35.25万人,其中陆军约30万人(含共和国卫队6万人),装备有坦克2700辆,装甲运兵车2000辆;海军约2000人,空军约3.5万人,120架攻击型直升机,350架运输直升飞机,近4万准军事安全部队。
       

    伊拉克人的婚礼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革命报》,复兴党机关报,1968年7月创刊;《共和国报》,政府机关报,1963年创刊;《伊拉克报》,库尔德民主党机关报,1968年创刊;《巴格达观察家报》,伊拉克对外发行的英文报纸,1969年创刊。另外,《巴比伦报》也是伊较有影响的报纸。1959年11月创建的伊拉克通讯社是伊官方通讯社,用阿拉伯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发稿。伊拉克共有16座中波广播电台,一座调频广播电台。伊拉克共和国广播电台影响最大,分两套节目用阿、英语播出。伊拉克共有13座电视台,巴格达有两个台,一台为中央台,二台为青年台。主要为阿语节目,插播英语新闻。

      外交: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议会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与中国关系:1958年8月25日中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