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央视曝中国空军遭遇灵异现象
  • 中外活化石曝光 百年神秘海怪是古代生物
  • 地球第五大洋横空出世
  • 考古学家发现最古老玛雅文字,距今2300多年
  • 科学家发现控制生物寿命的物质
  • 上海斜塔千年不倒 比比萨斜塔要斜
  • 原主人性格会同心脏一起移植吗?
  • 外星人驾UFO来新疆(科技骗局还是事实?)
  • 2亿年前化石有鞋印
  • 魔术师揭秘感应术:蒙面猜物为何百发百中?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科学家称人类祖先是海豚<%=id%>

    研究证实,海豚具有自我意识,互相会用名字称呼


      最近,有一位叫米高尔·奥登的法国医学家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人类的祖先理应是海豚而非猴子!因为人类和海豚的亲缘关系超过猿猴。

    首先,从动物的“食、性”这两个最基本的本性分析,人类和海豚都喜欢吃鱼、虾与海藻,猿猴却不喜欢;此外在生物界,只有人类与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是面对面*的;猿猴则是伏于背部进行的。


      越来越多的海洋学家证实,海豚无论在“智商”还是“情商”上,都让黑猩猩甘拜下风。
     

      海豚“部落”,拉拢朋友,挑拨敌人。


      当然,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科学实验。澳洲科学家对多个海豚“部落”连续3年跟踪观察发现:在一个海豚大团体中,往往又有好几个“小山头”,在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能为了共同利益做到“求大同而存小异”。但有时如果几个“小山头”难以达成“共识”,一个“小山头”的海豚还会通过讨好贿赂、挑拨离间等方式促使其他“小山头”里的一些强悍勇猛的雄海豚“反水”,并重组成新的更为强大的“联合舰队”,用以对付或压服其他各霸一方的“小山头”。


      有时候,海豚还会与金枪鱼结成临时的“互助组”,为的是更有效地合力围捕鲭鱼群,而一旦不需要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也就自行结束。这就意味着海豚是十分“势利”的,每一头海豚随时随地都在琢磨着谁是盟军谁是敌人———如果还必须是朋友,那么就得拉拢住,即便虚情假意也行;但要是已毫无利用价值,那么就或一脚蹬开,或敬而远之。


      科学家分析说,正是这种与同伴或“外族”的合作与竞争的反反复复的“交替”带来的压力,加速了海豚大脑向复杂化的进化。正如人类是在亲戚、朋友和敌人都混在一起的群居状态下才渐渐进化的一样,海豚在斗争中也学会了“势利”,而要做到“势利”,又是需要足够的智慧作“后盾”!因此科学家称,海豚“智慧”的形成与人类的智力成熟过程何其相似!


      动物测验,海豚具有“自我意识”。


      美国科学家通过一项最新研究证实,海豚可能具有“自我意识”。要知道,“自我意识”代表的是智力的高度发达,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科学家已确认,除人类之外,只有大猩猩等灵长类高等动物才具有“自我意识”。


      小孩子刚出生时还没有“自我意识”,一般要长到一岁半时才能认出镜子里自己的形象,“自我意识”才开始显现出来。这是因为,就记忆力而言,海豚大脑的工作效率仅次于人类,而且它还有人类没有的、令海军声呐系统也黯然失色的高超声呐系统。


      为了证明海豚或其他动物是否具有“自我意识”,纽约州州立大学的动物心理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标志测试”法。具体作法是:用一种涂料涂抹在受实验动物身上,然后让其照镜子。如在看到镜子里的形象后有意审视自己身上留有的颜色标志,就被认定为表现出了“自我意识”。


      大部分接受“标志测试”的动物对镜子里的自身形象置之不理,或误把它当作另一同类而与之搏斗(如公鸡),只有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等灵长类动物才会利用镜子来检查自己的身体,从而通过了“标志测试”。
     

      此外在非灵长类动物中,仅有在身体上被打上标记的海豚反复游到镜子前,不断地翻动身体,并且通过镜子察看自己身体上的染色标志,显示出有“自我意识”的迹象。让科学家迷惑的是: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和海豚的大脑在大约600万年前经历的是不同的演化途径,但海豚却达到甚至超过了灵长类的智力水平。


      重要声明:网易科技报道刊载传闻和数据均来自公开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网站刊载此文目的是为公众提供资讯,服务社会公众,不声明也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正确性或可靠性;更不对您的投资构成建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