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神秘的马享达摩遗址
  • 英国科学家解开历史悬疑:小彗星撞垮罗马帝国
  • 史前人制的全球地图
  • 天山深处的红峡谷
  • 长城为何而建?
  • 史上最强十大巧合
  • 罕見的世界天文奇觀
  • *---破解*湖之谜
  • 生命之迷的揭开
  • 发现再生细胞,破解生命延续之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圣经密码中关于未来灾难的预言!<%=id%>

    聖經密碼 

     這篇文章都算幾轟動的,大家當故事看就好了聖經密碼裡的末世預言跟古代法國大預言家諾查丹瑪斯 ( 就是預言恐怖大王將在 1999 年七月降臨的那一位 ) 的末世預言時間怎麼都不一樣?但過人覺得,希伯來文也是併音系統文字,要在當中找出對應的詞語,也不應太難,所以看來穿鑿附會的成份多,但因為這個題目很轟動,故此也轉載過來,大家不用太相信,不過當成故事看倒頗為有趣的。

    密碼發現 

     密碼的發現最早約在 50 年前,一位捷克猶太教士魏斯曼德 ( H.M.D. Weissmzndel ) 注意到,在舊約創世紀的開頭每隔 50 個字母跳讀,就可以拼出 "Torah"( 意指摩西五書,即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及申命記 )。另 外在出埃及記,民數記和申命記中亦是如此。

     而後由一位以色列數學家伊利雅胡 . 瑞普斯 ( Eliyahu Rips ) 及物理學家道倫 . 魏茲滕 (Doran Witztum) 完成數學運算程式,藉由電腦高速計算比對,終於發現在聖經中隱藏了三千年的密碼。這項論文發表之後,經過哈佛、耶魯及希伯來大學知名數學家的驗証,並通過美國數學學刊的三次覆核檢定,均認可這套運算法。也就是說聖經密碼確實存在。  

    何謂聖經密碼? 

     根據普瑞斯解釋,聖經密碼隱藏在希伯來文原版聖經中。排列方式有如巨大縱橫字謎,可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以等間距跳躍的方式拼出詞句。同時 在附近也會有與之相關的訊息出現,而構成一完整事件。例如「柯林頓」與「總統」同時出現在「民數記」「莎士比 亞」則與「哈姆雷特」、「馬克白」出現在「利未記」歷史事件 許多歷史大事,在聖經密碼中都早已記載:

    1.希特勒 , 納粹 , 屠殺-----------記載於" 創世記 "

    2.愛迪生 , 燈泡 ,電------------------------記載於"民數記" 

    3.愛因斯坦 , 科學 , 聰明絕頂的人 , 嶄新而卓越的知識---- 記載於"民數記". 

    4.舒梅克李維 , 木星 , 第八阿伏月 (七月十六日,1994年撞及木星 )記載於"以賽亞書" 

    5.甘迺迪 , 第二位治國者遇害-----記載於"出埃及記" 

    6.1929 , 經濟崩潰 , 股票 , 大蕭條-------------記載於"申命記" 。

    未來預言 

    1995年以色列前總理伊茲哈克。

     拉賓遭人暗殺身亡。事實上在「申命記」及「出埃及記」中都早已記載。雖然有人提醒過拉賓,但仍難逃一死 . 只是當時是 預言 , 現在已是歷史了 . 

    世界未日

     對於世界末日 , 密碼也多次提到。「核武浩劫」及「終末之日」散布在各篇章節中。所關聯的年份有兩個------2000年及2006年只有這數字和「核武浩劫」及「世界大戰」記載在一起。

     並預言爆發地點就在耶路撒冷,這和聖經中明文記載的完全相符。密碼接著記載,隨世界大戰而來的是大地震。密碼指出三個年份及三個地點 : 

    美國加州---------2010年 

    中國----------2000年及2006年 

    日本----------2000年及2006年 

      事實上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及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聖經密碼同樣也有記載 ,只是當時無人能事先洞燭。真有其事?有許多保守派人士對於聖經密碼存有極度質疑,認為只是一種字母隨機排列組合的巧合而已。而事實上我們在任何一本大部頭的書中,都有可能找到某一種排 列方式的字詞,但如果要在同一頁面中找到與之相關的辭句,幾乎不可能。

     聖經中要找出對於單一事件相關的辭句,機率幾乎在三千分之一以下,若要同時正確排列那多的事在一本書中,機率恐怕只有零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