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隐身衣在近期问世
  • 手机辐射到底是否致脑瘤?
  • 粒子照镜子
  • 组成电场和磁场的光子有何不同?
  •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 磁单极子的应用遐想
  • 细胞也会以貌取人
  • 横亘千亿公里的酒精云
  • 意天文学家发现奇特中子星
  • 纳米技术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超微磁矿见证板块运动<%=id%>

         关于地球海陆的变迁,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1910年左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到了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支持大陆漂移的证据,并在魏格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提出了板块运动学说(或称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所组成,而这些板块则是由地壳和最上部的地幔所构成的,厚约70~125千米,称为岩石圈。在坚实的岩石圈之下,是一层具有塑性、厚约250千米的地幔——软流圈,这些板块可以在软流圈上缓慢移动,并且各自消长,使得地球表面变成一幅板块大拼图。

      板块运动学说被科学界所接受,一种重要的证据,就是科学家在海底发现了地磁条带现象。但是,在板块运动学说提出后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也没有完全搞清楚,海底岩石携带地球磁场的原因是什么。不解决这个问题,板块运动学说的理论大厦似乎就不那么坚实。科学家越研究,就越对地磁条带的出现感到困惑。

         海底的磁盘

      地球有地磁场,在整体上像一个大磁铁,似乎总是一头为磁北极,一头为磁南极。但是,人们从整体上观察地球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地球许多重要的细节和秘密。在海洋里面,地球局部的磁场远不是这样单调无趣的。

      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驾驶着考察船,开始对海底岩石进行磁力探测,结果记录到海底有非常规则的正向与反向磁性条带分布。得到的数据显示,整个地球海底岩石的磁性异常总是连续地呈现正向(磁北极相同于当今的磁北极)和反向(磁北极朝向当今的磁南极)的交替条带状出现,这些条带平行于洋脊的延伸方向,对称分布在洋脊中部的裂谷两侧。

      海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异的磁性记录?好象自然之手把地球的故事刻在了一张硬磁盘上似的。1963年,两位英国剑桥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提出了他们对地磁条带的解释。他们认为,在中洋脊的裂谷处,玄武岩岩浆不断地冒出,冷却后形成新生的海洋地壳,并往两侧移动。随着新生的地壳在中洋脊生成,较老的大洋地壳向两侧被推开。在玄武岩形成时,岩石受到当时地球磁场的作用而磁化,正向的磁性条带形成于地磁为正向的时代,反向的磁性条带则形成于地磁为反向的时代。古地磁的研究告诉我们,地球的磁场在过去每隔几十万年到数百万年就会倒转,因此,在不同的地磁时代形成的玄武岩质海洋地壳,就会贴着洋脊向两侧平行分布,形成磁场正、反向交替出现并且对称于洋脊轴的磁性条带。

      但是,岩石中是否有磁性物质,能够记录地球当年的磁场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