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零族元素的发现
  •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1)
  •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2)
  •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3)
  • 放射性同位素碳-14的应用
  • 2002年和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介绍
  • 人疲倦的化学原理
  • 神奇的材料——超塑合金
  •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 解读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可燃冰是燃料库亦可成炸药桶<%=id%>

        2004年1月15日,来自多个国家的考察人员在俄罗斯萨哈林岛东北部近海海底发现一处绵延几百公里的“可燃冰”矿床。参与这个国际合作项目的俄罗斯、日本、德国、韩国等国的考察人员使用侧向扫描声纳对海底进行勘测,确定了矿床的位置。他们还通过钻探,采集到海底沉积物,并确认其中含有“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是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含丰富的甲烷,被认为可以代替煤炭、石油、核能等清洁能源。但由于“可燃冰”大多分布于深海海底及陆地永久冻土层,开发成本很高。这次发现的矿床位于水深700~1000米的浅海底,海上开采相对容易,今后投入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较高。

    “可燃冰”可为人类供能达6.4万年

      近百年来,黑海一直是科学考察的对象,但不解之谜依然比比皆是。一个谜中之谜就是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这种物质在低温和40多个大气压下才是稳定的,被拿到水面上便立即融化,其中的甲烷也开始燃烧。

      对人类来说,“可燃冰”也许是解决地球上能源不足的希望所在。

      科学家相信,如果能将“可燃冰”从海底开采出来,就能拥有数量相当可观的能源。据初步估计,“可燃冰”仅在黑海的储量就约为20~25万亿立方米。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黑海沿岸国家以及德国、法国和希腊都对它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据计算,这种未来的燃料可供人类使用6.4万年。

      2000年,美国人拨款几十亿美元,用于研究水下气体资源,我国和日本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黑海的“可燃冰”储量居世界之首,在60~650米深处已确定150多处“可燃冰”矿藏。这还不是最终数字。学者们认为,目前只勘探出“可燃冰”矿的一小部分,因此黑海矿藏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谨防“可燃冰”成为“炸药桶”

      在某些地方,甲烷释放区域长达2公里,海底的“可燃冰”冰层厚达6米。科学家建议,在黑海地区地图上标出甲烷释放活跃地,以确保航行安全。海底丰富的甲烷储量已对航行构成严重的威胁,如果船只碰撞到这个海底“炸药桶”,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目前科学家们使用的“可燃冰”开采方法,并不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开采。科学家们相信,工业开采“可燃冰”的目标不久就会实现。

      对于“可燃冰”,科学家认为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深入了解这种神秘的能够燃烧的冰块。它可能是赐予人类的巨大宝藏,也有可能成为巨大的灾祸。但不管如何,人类科技的进步必将推动对海洋“可燃冰”资源的开发进程,并使可能出现的不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original link
    http://orgchem.nease.net/page_hybbrid10.ht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