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闲趣!看照片的艺术
  • 太空*将决定火星之行的生死成败
  • 你家的餐桌将上人造肉
  • 玉米成新能源 未来汽车将与人类争粮食
  • 美科学家研制出脑电波控制机器人
  • 英国科学家评出十大最悲伤歌曲
  • 教师、科学家和医生职业声望最高
  • 教师、科学家和医生职业声望最高
  • 八成公众对科技发展态度积极
  • 科普资料:致命性元素有哪些?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中国50年来不乏科技发明 唯缺科普教育<%=id%>

    当经济发展回归并落实到增进民生福祉的目的之上时,我也开始自娱自乐地在网上进行我的幸福指数测试,得到了55%的幸福指数。测试结果的解析告诉自己是属于“煞到对方很甘愿型”,这类型的人很单纯也很善良,他只要喜欢上对方就会觉得自己超幸福。 
     
    呵呵,感觉好象是这样的!

      幸福指数是个人文词汇,其运用标志着人们已经从吃、穿、用、住、行等延伸到了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幸福内涵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受到了科技很大的影响。?到底想说什么?

      纵观新中国建国50年,科技得到了飞跃发展,随之人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烈。从“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的年代到如今营养至上的饮食时代,杂交水稻在解决中国人们乃至世界人们的吃饭问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新中国建国之初时常处于一种钳形包围,备受威慑的尴尬境地到开创国防科技的丰功伟业,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一直以来激励着科技领域不断“攻城略地”,也激励现在和将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自主创新;从信息闭塞的穷途到如今新闻手中行的通讯巨变,昭示了中国的TD-SCDMA从国产标准走向世界这一触动国际心弦的发展启示录;从西方人确认中国是个贫油国到如今我国在大庆、大港、胜利等地连续建成大油田,中国人终于甩掉了贫油的帽子,陆相成油理论的作用功不可没……

      新中国50年,是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时间记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0年间的科技成果让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据一项在搜狐网上的科技发明调查,结果显示有6成公众说不出建国以来3项以上的科技发明。这个结果对我国的科普教育发出了一个强烈地的信号,即科普教育,普而不及。

      科普作为科技和教育的一个交叉环节,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多国家的政府通过政策、立法、组织、资金等手段,积极推动本国科普事业的发展。而在中国,国人的迷信普及远胜于科学普及,这种现象既有受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国家过去对科学普及没有确立一个完善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也忽视了科普对公民素养的重大意义。目前国内最好的科普场馆,其规模还不及台湾省规模前三甲的科普场馆。

      科普教育应与给我们带来幸福感的科技发明受到同样的重视,这样才能让公众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科学活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