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我国居民营养严重失衡 仅及美、日二十分之一
  • 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引来质疑
  • 一位母亲的饮食习惯至少可影响两代人的某种基因
  • 27岁女孩续写《红楼梦》毁誉参半 作品06年内出版
  • 中国的科幻大片在哪里
  • 光棍节现象调查 剩男剩女多为中层成功人士
  • 胖子越来越多 专家称他们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 专家警告驾乘车穿太厚会导致安全带失灵
  • 历数十大学术不端行为
  • 科普生活: 刷牙时间不是越长越好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砰然心动《大众机械》评出的8项技术创新奖<%=id%>

      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最近评出了8项“2006年技术创新奖”。这些技术的创新程度 、未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令人砰然心动。

      车用充电器:让电动汽车有新思路

      Tesla发动机公司的马丁·阿伯哈德小组研制出汽车用电池组及其充电器。借助于这一充电器,小组利用6831块笔记本电脑用的锂离子电池形成了可充电的电池组,配合电动马达和有关电力组件,让汽车行驶了400公里路程。电池组的充电时间只需3个半小时。阿伯哈德说,它的发明也有意让人们开拓对电动汽车的思路。

      廉价制氢装置:让加油站自制氢气

      未来学家承诺,氢能终有一天将替代化石能。但是,氢能源经济的实现面临制氢成本高、氢气运输不便等现实问题。当今95%%的氢气由天然气提取,要想从水中提出氢气,却因成本太高而并不可行。理查德·伯格斯带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科研小组创新发明的“低成本制氢电解槽”,为降低制氢成本带来了新希望。

      伯格斯小组的制氢电解槽样机显著降低了其中电机设备由水制氢的用电成本。他们主要利用一种可塑性很强、名为“Noryl”的通用专利塑料,节省了原材料、简化设备制造与组装的过程。利用这种制氢电解槽,可使制备1公斤氢气的成本从6美元—8美元降为3美元。伯格斯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让加油站能安装这种装置,具备相当于小型制氢工厂的制氢能力,为氢能汽车直接加氢。

      虚拟制造:让DNA自我组装

      纳米制造技术的目标是让微型机械利用分子抓取周围的物质,形成需要的装置。这看上去是科技幻想,但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家安奇那·贝切尔领导的小组却把它变成了现实,成为纳米技术的又一新的里程碑。

      贝切尔小组利用基因技术改造了名为“M-13噬菌体”的病毒,诱导它抓获电解质中的导电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钴、氧化金,并使它们在有机纳米导线上重新排序,形成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相应的阴极材料也在开发中。利用这样的材料做电极,可使电池的储能效率提高2—3倍。贝切尔表示,他的梦想是利用DNA基因密码来制造人类想造的任何材料。

      花生剥壳机:让劳动变得轻松

      全球有近5亿人口依赖花生为主要蛋白质来源。但是花生好吃,剥壳费劲。当看到马里的农妇剥花生时手指出血的情形时,美国北卡州的一位名叫杰克·贝兰德工程师发誓要发明花生剥壳机。

      贝兰德利用两只相互咬合的水泥辊,为贫困农村的人制造出价值75美元的花生剥壳机,剥壳机的速度是人工的40倍,每小时可以剥出125磅花生。目前,贝兰德和一些朋友为此成立了一个非盈利项目,准备向以剥花生为业的人推销他的花生剥壳机。

      新LED灯泡:让新光源进入百姓家

      LED是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它能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与传统光源如白炽灯和节能灯不同,LED灯泡具有寿命长、光效高、光色纯、稳定性高、节能、少污染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新固体光源时代的革命性技术,但它也有光线不够白、不够亮的缺点。文登贝特大学化学系罗斯纳尔教授小组的科研成果却让LED灯更白、更亮以及更容易商业化。

      罗斯纳尔小组利用量子级的半导体晶体材料,涂敷在现有LED材料上,使其具有吸收光线并自我充电的能力。罗斯纳尔表示,他们的目标是使LED这种新光源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新型机器人:让“大狗”走上街头

      有关机器人“腿”的研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挑战。美国波士顿活力公司发起人马克·瑞伯特领导的科研小组,研制出了名为“大狗”的新型机器人,反应更快、更能自控、更可靠。在研制中,他们在机器人的“腿”上装备了更为先进的传感器,以及“惯性测量组件”等,保证机器人每秒钟与控制计算机的通联次数达到500次。同时,计算机每秒钟可向机器人发送100次指令,让其直接感觉路面情况。瑞伯特希望,他的“大狗”很快能从实验室走上街头。

      器官移植:让更多病人重获健康

      人造器官培育与成功移植是医生和病人最大的心愿,但一直以来受到移植后排斥反应问题的困扰。2006年,瓦克福瑞斯大学再生医学所主任安东尼·阿特拉的科研小组宣布,利用病人自己的细胞培育出膀胱,并进行了成功移植。

      阿特拉小组研制的人造膀胱主要经历三大步骤:首先,从病人膀胱刮约肌分离肌肉细胞;然后,在与膀胱相像的、可生物分解的支架上对细胞进行实验室培养;最后,以手术方式将人造膀胱粘附到病人受损的膀胱上,有关组织开始再生,并使器官功能得

    [1] [2] 下一页

    以恢复。利用类似方法,小组目前正在培育20种不同的器官,包括心脏、胰腺组织和肾组织器官。

      星尘收集器:让人类完成地外文明梦想

      2006年1月15日,“星尘”号飞船完成了7年史诗般的空间飞行后,将星际尘埃样品带回地球,这一壮举背后的星际尘埃收集器研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发明了那个网球拍形状的气溶胶收集器的,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天文学教授唐纳德·布朗里等人。他们以飞行器的思路研制了星尘收集器,据说,收集器可以从地球上发射,而且需要的能量并不多,当它绕着太阳转就可以获得能量。目前,布朗里教授小组正在分析收集器带回来的尘埃,他们希望找到人类梦想的地外文明的踪影。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