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纳粹种族工程后裔在德公开讨论当年实验计划
  • 英国300个摄像头监视公民一天的生活
  • 机械化生产的真正革命 视觉工业机器人带来生产效率
  • 中科院全院参加2006年全球视频大会
  • 基础言论 科学与权力的暧昧关系
  • 厉以宁 对失败不宽容不利于大学里的人才培养
  • 纪念伽利略 2009年被确定为国际天文学年
  • 民间主办航空航天月桂奖 珠海航展开幕后揭晓
  • 蓝色灯光会提高孩子的智商
  • 张艺谋印象西湖遭质疑 杭州称环境更优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杨振宁中国本科教育成功论被指有违科学严谨<%=id%>

     

    hspace=0

    杨振宁和妻子翁帆正在窃窃私语。昨天,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来到东南大学,为该校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揭牌,随后,杨振宁为大学生们做了名为《我的生平》的演讲。

      世界科学报道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已经让中国人自豪了几十年了。暮年回国的杨振宁凭着他的名望更是一次次地发表让中国人“自豪”的观点言论。如:“清华的本科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清华本科生的平均程度比哈佛高”;“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二十年内,中国大陆学者有望问鼎诺贝尔奖”。30日,杨振宁博士在东南大学发表演讲,又让中国人自豪了一下子:杨博士在回答学生的提问“如何看待大陆的大学教育”时说,“我一直坚信,中国高校对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远远要比美国最好的高校对美国作出的贡献大”。

      即使是美国最好的大学,其对美国的贡献竟然也落后于中国的大学对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难道我们没有理由为我们的大学感到自豪吗?只是这种自豪感,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这是那些一向被国人广泛诟病的中国大学吗?

      且看杨博士是怎样阐述这一观点的:因为中国发展起步迟,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对中国发展起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而美国发展已经处于稳定期,因此美国高校贡献的重要性不能和中国相比。可是,杨博士忘记了一点:美国发展的稳定期,正是高校贡献的结果,没有美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各种顶尖人才,美国不会出现目前的这种稳定局面。就是说,美国高校对美国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同样非常巨大,不能因为中国的发展基数低,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就得出“中国高校对中国发展的贡献远远超出美国高校”的结论。何况,现阶段稳定发展的美国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怎见得就比中国少?美国的大学生就业率之高,是全球有目共睹的,美国大学对于美国的贡献,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杨博士何以得出这种结论的呢?

      中国本土科学家至今无人获诺贝尔奖,这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痛,并由此而引起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反思与批判,但杨博士的分析仍然让中国人产生出莫名的自豪感:中国很多学者的科研非常成功;中国对科技的投入还远远不能和美国等国家相比,相差很多,云云。言外之意,中国大学教育本无体制之弊,只要中国投入足够多了,中国科学家就可获诺贝尔奖了。可是,国家投入是一个模糊概念,究竟投入多少才能达到获诺贝尔奖的程度?在一个巨资建校门、建高楼、建食堂观光电梯的大学教育体制里面,究竟有多少投入到了科研上面?在充斥着学术腐败、学术走穴等恶劣风气的大学里,究竟投入多少才算“足够”?

      杨振宁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大科学家,多次发布类似缺乏明确依据的结论,固然容易给公众舆情带来负面影响,也有违科学的严谨求实精神,有损他在公众中的大科学家形象。望杨先生三思。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