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北京公交刷卡进入数字化的利弊
  •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五一黄金周全国天气
  • 青藏列车开通防缺氧有奇招
  • 铁路大提速第六轮 京沪10小时直达
  • 天气没有国界沙尘暴肆虐不能全怪中国
  • 北京夜降30万吨浮尘满城尽带黄金甲
  • 专家支招:如何预防瓷砖辐射危害
  • 美国年轻女性和经期说再见(图)
  • 科普生活:农民拍电影《我是警察》(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81000公里联通28国中国将加入泛亚铁路网<%=id%>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昨天在印尼雅加达通过了《泛亚铁路网政府间协议》,一张连接从亚洲到欧洲28国、线路总长81000公里的庞大铁路网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昨天在亚太经社会第62届年会落幕时通过了这一协议。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金学洙说:“《泛亚铁路网政府间协议》的通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要想富,先修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崑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极为重要,规划已久的泛亚铁路网将欧洲、中亚、东亚的铁路串在一起,未来甚至有可能催生亚洲的“申根协定”。

      该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是泛亚公路。《亚洲公路网政府间协议》已经于2004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第60届亚太经社会上通过。“泛亚铁路与泛亚公路这两个项目将为本地区提供两个重要的国际运输网络,有助于加强本地区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缺7060公里135亿美元

       在11日举行的年会部长级圆桌会议上,部长们认为,从2005至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总投资与维护费用每年需要大约2610亿美元。

       尽管泛亚铁路网多数是利用现有的铁路线,但还有13段属于“缺失的环”,总长约7060公里,需要大约135亿美元的投资。面对不同地区的铁轨标准不一的问题,部长们认为科技发展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金学洙说,亚太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在600亿美元左右,远低于该地区每年高达2000亿美元的实际资金需求。金学洙呼吁各国充分利用国内储蓄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因为毕竟协议生效后最重要和最困难的还是筹集资金。“包括运费、保管费、仓库费、包装费和相关增值服务在内的运算成本占货物运输成本的10%—40%。”亚太经社会负责监督铁路工程的经济事务官员查迪尔说,“铁路公司能更充分利用长距离运输———从经济学角度讲,比其他运输方式更合适。这对内陆国家尤其重要。”

    查迪尔说:“鉴于亚洲内部和亚欧之间的陆路距离很长,铁路运输似乎前途光明。”


    落实难度相当大

       不过,意愿与能力是两个词,翟崑认为,泛亚铁路网落实难度相当大,尤其在各国政府之间的协调、资金的筹措方面,目前中国、东盟部分国家对此十分积极,并已投入大量建设资金,但是不少贫穷的国家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泛亚铁路最早是由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东盟第五次首脑会议上提出的,中国政府和东盟各国政府在联合国亚太经合会及东盟首脑会议上进行了多次的广泛讨论。

        作为泛亚铁路的一部分,从中国西南直达新加坡,是连通这一经济繁荣地区的一条便捷的“黄金走廊”。这条铁路起自昆明,经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最后抵达新加坡。它将把中国与东南亚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为各周边国家间的贸易往来、金融投资以及经济技术合作创造良好条件。用翟崑的话说,修建泛亚铁路是中国政府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之一。

       《泛亚铁路网政府间协议》将向今年11月6日至11日在釜山举行的亚太经社会交通部长会议提交,届时各国代表将出席正式协议签字仪式。

    泛亚铁路网四条运输走廊

    东北亚走廊 32500公里,连接中国、朝鲜半岛、蒙古、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东南亚走廊 12600公里,覆盖东盟,连接马来半岛、柬埔寨、越南和中国

     南部走廊 22600公里,从云南和泰国,经缅甸、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最后到达土耳其


    北部走廊 13200公里,从芬兰起,经俄罗斯,至伊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