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北京奥运市民有望休假
  • 提升生命层次的十大秘密
  • 预计:禽流感病毒180天内可席卷美国
  • 母亲节的来历&母亲节究竟是哪一天?
  • 显微镜下的螨虫众生态(图)
  • 科普:缺乏维生素C老鼠衰老快
  • 北京夜降30万吨浮尘满城尽带黄金甲
  • 专家支招:如何预防瓷砖辐射危害
  • 81000公里联通28国中国将加入泛亚铁路网
  • 四高三低专家揭密新闻脸规则(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清明时节雨纷纷<%=id%>

        今日是清明节,老天似乎也要“掉泪”缅怀故人。南方的一些城市气象台昨发布消息称,今明两天预计阴有阵雨,不过明天起,天气将逐渐转阴,天空逐渐放晴,最高达22℃。

        重庆潼南昨日最高气温16℃,该气象局李老师称,潼南一早就刮起六级大风,而秀山却艳阳高照,最高气温达到34.7℃。

      气象专家昨日介绍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原因:一是因为冬去春来时,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北上,清明前后,冷暖空气经常在江南地区交汇,从而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二是江南的春天,低气压非常多。低气压里的云走得很快,风很大,雨很急。每当低气压经过一次,就会出现阴沉、多雨的天气;三是清明前后,江南一带大气层里的水汽比较多,这种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结成毛毛雨。由于以上原因,导致清明时节雨纷纷。(搜狐)

      中国人信神和外国不一样,洋人信的——我看是很专一。信天主就是信天主,信基督就是信基督。就是穆斯林,那肯定只信一个穆罕默德——他绝不往别的庙里去掺和,即使进庙随喜,那肯定也是好奇,身子笔挺,连个躬也不会鞠,手懒散合十,礼拜也是没有的事。倘是道地的汉家百姓,那是见庙就拜,见神就磕头的。“头顶三尺有神明”,什么事都有神管着,上头顶级的是玉皇大帝,一层层下来到十殿阎罗,海有龙王,井、河湖、山莫不有神,城有城隍神,宅有宅神,门有门神,灶有灶神,走道儿有大纛神……你看这块地平平无奇,那有土地神管着!你到大庙上去看一看就明白,最高处顶上还矗着个小庙房高高在上——是姜子牙封神,封得没了位,他就踞坐于万神之上,叫“诸神辟易”。

      在阳间做事,当然有一整套的人事制度,“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那是不消说的。但人总是要死的。死了之后呢?变成了鬼,鬼们就归神管着,我在聊斋上看到,鬼也会死的——人死为鬼,鬼死了呢?叫魙。人怕鬼,鬼和人一样怕鬼一样的魙——这不知是蒲老先生的“蒲撰”,抑或另有一套学术体系?

      这么着,过节就过得有点麻烦了。事死如生敬祖宗,祖宗在阴间也得过节,他若不能好好过节,便是活人的不孝,这和“礼”又息息相关。孔夫子没有说过有鬼神,也没有说过没有神鬼,他留下了一道题给后人做,大家就忙活得七颠八倒,有了种种的“节”,咱们过呀过呀,再过呀。阳间的人节是三节:端午、冬至和年夜,阴间的人呢?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也是三节: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

      七月、十月现在不到,4月5日便是清明,这个节怎么过法?我看我们现在的清明,真的是简化版本,简化了又简化的程序。民俗云“早清明”:夏天来了,阳气太盛,鬼们过了清明就要到地下了,趁着清明我们要及时把他们需用的钱物、吃喝穿戴用的东西备齐,所以要“早”,不宜在节后送。早早地准备了金银纸锭、烧钱纸、阴钞、时鲜果品,男丁们趁夜用百元大钞在灯下很认真地在草纸上象征性地印一下,印印……印很多,第二天合家一齐上坟,或到陵园,请出骨灰匣,放爆竹、洒酒、设祭、焚纸钱、磕头或鞠躬回家,然后各忙各的阳间事去了。

      我查查清时的清明,复杂。上述的活动当然是肯定要办的。清明节前两日,那也是节,叫“寒食”。实际上和清明是配套的,要预先把熟食准备好,因为这一天不准动烟火。倘有新亡者,这一天要设筵相待至戚,俗称“排座”。若是新丧未过七天,那就还要请僧道颂经礼谶。两哲市上有专门为清明祀祖卖的青糰熟藕,有诗为证:相传百五禁厨烟,红藕青糰各荐先,熟食安能通气臭,家家烧筍又烹鲜。即便上糰坟,儿子上坟、女婿上坟、男人上坟、女人上坟各自有各自的礼数规矩,也各有各的情致。野地到处是坟院,纸钱焚起,亦自成一道特殊的景观。这当然不是喜庆节日,风烟钱灰之中,有《纸钱诗》云:“纸钱纸钱谁所作,人不能用鬼行乐,一丝穿络挂荒坟,梨花风起悲寒云,寒云满天风刮地,片片纸钱吹忽至,纸钱虽多人不拾,寒难易衣饥换食,劝君莫把纸钱嗔,不比铸铜为钱能*,朝为达官暮入狱,只为铜山一片绿。”这位诗人佚名,但我觉得他很有意思,一句诗插进了九个字的,也不讲究押韵,有点“自由主义”味道。但这诗说出了清明时节不光是“雨纷纷”,还有一些更深的人文思索。

      我一直以为,早先在封建社会有这些鬼节什么的,妇女们相对比较的自由。过人节她们得照人的道理去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死闷在屋里不动;过鬼节要祀祖,而祖宗们在野地里,如果不是新丧,能出门到旷野去散散风,她们除了面目必有的肃穆之外,心中未尝不能有一分窃喜?这也有诗为证:“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翅。”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04-05 第07版 )

    [1] [2]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