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春运时购买火车票的技巧
  • 春运火车票1月5日起开始发售
  • 春节、元旦 过节不宜多吃的食物
  • 特工妈妈被五岁小儿出卖
  • 家电辐射不可小视的衰老利器
  • 科普生活:元旦的由来
  • 哈佛学生不知法律书籍原是人皮做
  • 赠台大熊猫火爆征名
  • 科普生活:春运票价有涨有平 最高涨20%
  • 科普生活 2006春节没有年三十不是天狗惹的祸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大脑中的秘密新技术新的揭示(图)<%=id%>

     

       据ScienceDaily网2005年12月26日报道,德国普郎克生物控制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制出一种新型技术,可以通过监测血氧水平依赖性信号(BOLD-Signal)精确绘制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活动。研究人员将“微电极刺激”技术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T)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准确深入地研究大脑及其回路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为了揭示神经系统活动与特定行为或认知功能的关系,微电极刺激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这项技术也被成功地应用于帕金森症等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然而,为理解电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和认知功能改变的机理,就必须明确由电极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活动模式以及功能相关区域。


          最近,在德国普郎克生物控制研究所教授尼克斯的指导下,安德里亚和法哈德在2005年12月的《神经元》杂志上发表了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利用微电极刺激通过血氧水平依赖性信号记录了灵长类动物的脑活动。科研人员发现在微电极周围的V1区大脑电活动明显强于按照电流扩散规律计算出的预期值,这说明还可能存在一些跨突触的功能扩散。另外,在视觉区也发现了激活信号,进一步证实了这项技术还可以用来有效地揭示体内存在的功能性突触连接。


          使用“微电极”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揭示神经元回路以及特定行为之间的关系。最终这项新技术也有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英文原文链接参见: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5/12/051226101333.htm

    下一篇更精彩 : 2005年度科技成果 [精华版]

    最神秘的、最新奇的、最不可思议的尽在 Discovery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