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我们为什么想要吃饭?
  • 科普:洋葱为何使人流泪
  • 严父慈母不利男孩成长
  • 基因一改 懒人变成工作狂
  • 儿童学音乐 智力增长快
  • 家中病原体冰箱里最多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梦游时为何会力量超凡<%=id%>

    hspace=0

     

    对正在梦游的人最好只是轻声呼唤

    hspace=0


    漫画/庞丽


      据日前《海南日报》的一则报道称,海口市某医院接诊了一名梦游时误将农药当可乐喝的12岁少年。报道称,事情发生在中午3点左右,少年午睡梦见和几个同学打完球喝可乐。由于特别渴,一口气喝掉了半瓶。从梦中醒来看见自己拿着敌敌畏,急忙告诉妈妈,说完就口吐白沫倒下。好在抢救及时,少年的生命被挽救回来。

      不可预料的后果再次给梦游现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记者曾闻听过有关梦游的五花八门的故事,既有寻常的,又有离奇的。有的在熟睡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从床上突然爬起来胡说几句;甚至有条不紊地穿好衣服,烧起饭来;或跑到外面兜一圈,又回来睡在床上,待到次日醒来却对夜间发生的事毫无印象。

      另据报道,有一家医学院的学生得了梦游症,常常在夜间独自起床,走到解剖室,破门而入,用嘴咬食尸体的鼻子,然后回到宿舍躺下睡觉。事隔不久,学校发现许多尸体的鼻子不翼而飞了,经过周密调查才真相大白。

      更有一则最为离奇的例子。法国的一位梦游症者,一次梦游竟长达20年之久。一天晚上,他熟睡后突然爬起来,离开妻子和5岁的女儿来到了英国伦敦。他在那里找到了工作,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20多年后的一个晚上,他恍然大悟,匆匆返回法国。第二天早晨,他的法国妻子看到了失踪20多年的丈夫,便问:“你逃到哪里去了?20多年来音讯全无。”梦游者却伸了伸懒腰,若无其事地说:“别开玩笑!昨天晚上我不是睡得好好的吗?”

      姑且不论这些故事是否真实可信,梦游是如何产生的?会不会遗传?“破梦”到底好不好?越来越多的人对梦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赵丞智医生,请他解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依据海南少年梦游误喝敌敌畏的事情,是不是可以说明梦游跟做梦有关呢?

      梦游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意识并不清醒,往往会在晚上入睡后的1个小时之内发生,梦游通常能完成一些简单动作,比如穿衣、穿鞋、外出、下楼。但正因为没有足够清醒的意识,有时会撞墙,或从楼梯上掉下来。梦游的过程是没有规律的。会说简单的话,但多数是自言自语。梦游的人通常有点懵懵懂懂,在诱导下,有时会回答问题。

      据日本一项调查统计,梦游者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6%,其中大多是儿童和男性,尤其是那些活泼与富有想象力的儿童。

      为什么男性与儿童梦游人数为多呢?赵医生解释,身体、心理的发育,男性比女性通常要迟缓些。在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比男性的生理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得要早,抑制功能也更成熟。

            梦游症主要原因是患者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在15岁之前的少年儿童中较为多见。人的大脑皮层的活动包括“兴奋”和“抑制”两个功能。睡觉时主要是抑制功能在发生作用。抑制功能弱化,有一组或几组支配运动的神经细胞仍然处于兴奋状态,就会产生梦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抑制功能发育会逐渐完善。

      依据海南儿童梦游误喝敌敌畏的事情,是不是可以说明梦游跟做梦有关呢?赵医生说,人的兴奋期分为快速动眼期和非快速动眼期,做梦出现在快速动眼期,而梦游是在非快速动眼期产生的,因此可以断定梦游的发生并非是由于做梦。对待梦游的人,不要粗鲁地“破梦”,最好是轻柔地诱导梦游人,轻轻地领他到床上睡觉。

      “人在白天会受到很多伦理道德、环境、人际的约束,我不主张基因决定论。”

      赵医生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梦游之前,人不会有任何征兆。但在许多梦游故事里,患者都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比如能飞速奔走,还有一位患者每每在夜里将家中的水缸注满水。赵医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如果有超凡的力量是因为大脑在不清醒的时候,抑制功能薄弱,潜意识中本体的原始能量得到释放,表达出了人的一种本能力量。白天意识清

    [1] [2] 下一页

    醒的时候,人往往受到很多伦理道德、环境、人际的约束。

      瑞士、法国和德国科学家在最新的《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报告称,那些体内携带特定类型基因的人的梦游可能性比常人高出约3.5倍。也就是说,梦游与基因有关。

      对于目前很多医学研究的结论,将人的某些疾病的发源归结于基因的作用,赵医生却不主张基因决定论。他认为目前的研究仅仅能证明梦游有家族遗传倾向,临床观察到的现象,有梦游史的家族中,儿童发病会多于其他家庭。

      但是,人类越来越发展,基因仅仅只能证明病症的倾向性,并不是决定病因的唯一因素。后天的生长环境、文化、人际关系都不容忽视。赵医生认为很多梦游患者是受到了白天心理压力的影响。我们也由此可以知道人类机体内有许多心灵上的深层溪流,比富于幻想的小说更神秘,更紧张。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