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方舟子:一个人对名望过度追求 石头也说谎
  • 美国科学家秘造人兽混血动物 引发伦理争议
  • 我国研制成功教人体自我杀伤肿瘤的肝癌疫苗
  • 新加坡研究发现癌细胞在血管内也能生长
  • 西班牙人解除压力 花40欧元砸汽车电脑
  • 世界上最长雪茄十八米 造价大约为2000美元
  • 台湾去年艾滋增长逾7成 新增病例达1513例
  • 为什么说吃转基因食品是更加安全的
  • 英国医生为使用柔软卫生纸奋斗18年最终如愿
  • 美国59岁高龄孕妇临阵变卦 称未怀上双胞胎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大脑遥控器被偷 英女患者无法自控一周未睡<%=id%>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现如今的人们对遥控器都不陌生,家家户户的电器都离不开这个小东西。但是,人的大脑也会有“遥控器”,这点却鲜为人知。近日,英国国内就为了找寻一个小小的大脑遥控器而搞得天翻地覆。一位女病人由于意外丢失了它至今都控制不了自己的大脑,无法休息也无法入睡,整天苦不堪言,盼望着要命的遥控器早日被找回!


      ***病人大脑“遥控器”意外被偷


      据英国媒体2005年1月3日报道,近年来,为了更有效治疗帕金森氏症(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的主要表现是震颤、运动缓慢及姿势障碍等),医学专家推出了相当先进的“大脑定速器”技术,通过在病人大脑中植入微型装置,能够把精密控制的电激脉冲传递到大脑深层结构的目标区域,从而控制患者的震颤,帮助他们恢复正常行动能力。


      英国妇女丽塔·卡莱尔就患有帕金森氏症,这种疾病不仅彻底毁了她父亲的生活,也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种种痛苦和不便。不久前,卡莱尔到英国的一家医院接受了脑部手术,在大脑里植入了“大脑定速器”。


      卡莱尔表示,“大脑定速器”效果特别显著,她说:“我看到了奇迹发生!患病20年来,我第一次发现自己不再震颤,太完美,也太神奇了。”


      可是,卡莱尔的喜悦没持续多久,一件不幸的事情突然发生了。2004年12月23日,感觉自己状态不错的卡莱尔第一次离开做手术的医院,到附近的超市里逛一逛。出门的时候,她把“大脑定速器”的遥控装置放在手提包里。谁知,她的手提包意外被盗,遥控器也没了踪影。


      据专家介绍,这个手控的遥控装置看起来不起眼,但作用不小,是配合“大脑定速器”工作的。如果没有它,“大脑定速器”无法关闭,患者的大脑则始终出于活跃状态,根本不能休息,也不能睡觉。


      ***一周多没睡觉苦不堪言


      自从遥控器丢失之后,卡莱尔已经一周多没有睡觉了,她现在头疼得不得了,感觉自己都快崩溃了。她气愤地说:“偷走我的遥控器的人太无情了,他们完全破坏了我的圣诞节和新年。他们拿着那个遥控器没有任何作用,甚至不能卖,我希望他们能早点把遥控器还回来。”


      因无法休息而苦不堪言的卡莱尔甚至表示:“只要能重新得到那个遥控器,我愿意做任何事。”


      英国和国际上的一些医学专家已经在为卡莱尔想办法,希望寻找另一个遥控装置来替代卡莱尔丢失的遥控器。可是,这个技术尖端的遥控器耗资2万多英镑,英国国内类似的装置也很少,目前很难找到多余的。


      为了帮助卡莱尔,英国国内开始了搜索这一高科技遥控装置的行动,警方也出动了不少人。一名警方发言人表示:“这个装置对其他人根本没有用处,小偷可能已经把它随手扔了。因此,我们急切呼吁,偷它的人能告诉我们,它到底在哪里。”


      警方还呼吁说,任何人只要发现这个遥控器,请直接上交。(张春燕)


      ***链接:大脑定速器


      “大脑定速器”技术由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美敦力公司开发,被美国神经医学界认为是近30多年来帕金森氏症治疗研究中最重要的进展。作为帕金森氏症药物的补充治疗手段,“大脑定速器”治疗对象是病情严重、不能靠药物彻底控制症状的患者。


      “大脑定速器”的作用是依靠电流刺激,来控制大脑深层结构中的紊乱神经细胞网,能显著改善帕金森氏症重症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和灵活性,而这一效果是光靠药物所不能达到的。


      “大脑定速器”为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有效途径,此前帕金森氏症患者所依赖的是暂时对病人起作用的药物,此类药物有很多副作用,会致使病人更虚弱。 (张春燕整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