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喀喇沙尔
  • 杭州西湖因何得名?(图)
  • 文化的精粹 藏族图案及其喻意
  • 文化乱弹:孙悟空的师父是谁——猜测之二
  • 文化乱弹:孙悟空的师父是谁——猜测之一
  • 历史上的十二个重要的时刻:释迦牟尼之死
  • 最后的图瓦人:阿尔泰山脚下孤独的传奇
  • 集体失踪的契丹族
  • 吸血鬼:西方文化中的神秘主题
  • 罗思鼎:日本的重汉轻夷的民族文化心理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从马屁股到光速 看人类科学精神的历史轨迹<%=id%>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此可见标准的重要性。但若是了解早期标准制定的随意性后,人们对于标准的权威恐怕要大打折扣。在容积、重量、长度等标准确定上,长度标准的确定是最早而且最为随意的。

    马屁股决定火箭助推器宽度

    一个广为人知的经典段子是关于马屁股的。现代铁路的铁轨间距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其原因是因为铁轨间距采用的是电车轮距的标准。那么电车的标准又从何而来呢?原来电车的标准又是沿袭马车的轮距标准。

    那么马车为何要采用这个标准呢?原来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正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如果马车改用其他轮距,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那么英国马路的辙迹宽度又从何而来呢?答案是古罗马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罗马人为其军队铺设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

    可以再追问一句,罗马战车的宽度又是怎么来的?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它正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段子到这里还没有结束,美国航天飞机的火箭助推器也摆脱不了马屁股的纠缠。原来火箭助推器造好之后要经过铁路运送,而铁路上必然有一些隧道,隧道的宽度又是仅比铁轨宽度增加一些。

    最后,代表着现代科技最尖端的火箭助推器宽度竟然由2000年前的两匹马屁股所决定了。

    身体部位决定长度标准

    马屁股可不是长度标准确定随意性的惟一例子。在古时,人的身体及某些部分,甚至某些动作幅度,都能作为长度标准的参照依据。

    最早有记载的人为标准物来自古埃及。埃及人用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制作了一根长度标准物(Cubit),而这个长度标准是法老的小臂拐肘到中指间的距离,因此又叫腕尺。虽然这个标准的确定相当随意,但的确解决了很重要的问题。例如金字塔的准确施工得到了保证,胡夫金字塔塔底边长与平均边长相差不过0.05%便得益与此。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于是他们便找来美男子库里修斯,以他双手伸开时,两手中指尖的距离为长度标准,称一浔。在古罗马,恺撒大帝以其军队行军时行走两千步为罗马里。后来英国人沿用至今,便是英里的由来。

    公元9世纪,英皇亨利一世在位时,组织大臣们讨论一码究竟应该为多长。大臣们为此争论不休,各说各的理。亨利一世急了,他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问题,大臣们居然可以闹得不可开交。一拍大腿,说道:全都不许闹,一码就是我鼻尖到食指尖的距离。于是,码的标准便伴随着亨利一世的怒气诞生了。

    英寸的标准则是十世纪英王埃德加的拇指关节长度。但到了14世纪,英皇爱德华二世颁布“标准合法英寸”,即从大麦穗中选取三粒最大的麦粒排成一行的长度就是一英寸。

    英尺最先的规定是一个成年人的脚长。但德国人显然并不满意英国人的随意性,他们认为脚的长度因人而异,具体使用时,人们基本都是依据自己的脚长来计算长度,这样误差太大。于是在16世纪,他们找了16个从教堂出来的男子,将他们左脚的长度加在一起,再除以16,求得平均脚长。这样才诞生了我们现在使用的英尺标准。

    中国长度标准的由来

    使用身体和马屁股来定义长度标准的并不仅限于老外。在中国,情况也基本类似。唐代便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双步(左右脚各迈一步)为尺寸标准,叫作“步”,并规定三百步为一里。一“步”的五分之—为一尺。唐代—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

    史书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便“布手知尺”、“身高为丈”、“迈步定亩”。古人中指中节之长被定义为一寸,直到现在,中医的针灸中还袭用这个长度标准。

    中国最早的长度标准实物是安阳殷墟出土的商尺。这支骨尺由兽骨磨成,尺长17厘米,上面标刻着等长的十个单位。由于史料的缺乏,这根骨尺的原始标准不知从何而来,但根据古人长度标准制定的经验,很有可能便是哪位老祖宗的手掌长度呢。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纷纷定义自己领土内的长度标准。这个王的手掌,哪个王的小腿,纷纷派上用场,搞得中华大地长度标准极为混乱,给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待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其他王侯的身体部位才开始退出历史舞台,统一使用秦国的长度标准。

    由此看来,历史教科书中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作为历史功绩标载入史,还的确有些道理。

    法国人开创“米制天下”

    如果没有法国人,可能今天的人们在生活中,很难摆脱“马屁股”和“小腿”的尴尬。众所周知,当今世界采用最为广泛

    [1] [2] 下一页

    的长度单位是米制。而米制的确定和广泛使用,不能不感谢法国人的功劳。

    1791年,具有革命思想的著名科学家拉格朗日,在法国大革命胜利后,被选为法国度量衡委员会主席。在他的推动下,法国当局规定:把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定义为1米。也就是说,1米等于从地球极点到赤道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

    使用与地球周长密切关联的长度单位,自然高出“马屁股”和“小腿”许多了。但问题是,如何知道地球经线的长度呢?天文学家约瑟夫·德朗布尔和安德烈·梅尚坚决地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在当时欧洲的狂热革命与纷飞战火中,两位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开始了他们细致的勘测工作。

    7年后,德朗布尔和梅尚终于带着勘测资料回到了巴黎。崇尚科学的拿破仑给予了两位科学家极高的评价:胜利如过眼烟云,但这项成就将永存于世。

    之后,法国度量衡委员会采用两位科学家的测量数量,用铂铱合金制成了一根标准米尺存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米原器”。1812年,法国颁布实行米制,并在1837年在全国强力推行,使米制率先在法国扎根。1875年,国际度量衡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确定米制为标准国际长度长度。法、德、美、俄等17国政府代表还共同签署了《米制公约》。

    光速取代“米原器”

    随着科学技术对于长度标准的精确度越来越高,米原器开始逐渐显得不能适应科技的需要了。起初,法国政府还依据米原器制作了几十根米尺,纷发给《米制公约》各成员国,并规定定期回来接受校正。但采用实物作为长度标准,其误差开始不能被追求精确的科学家们接受。

    由于米原器的截面存在,米原器的标准长度便被人质疑。于是,一种更加精确且不会损坏的自然基准开始应运而生。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界重新规定了米的标准。新标准规定,在真空中,氪86(氪一种同位素)发出各向同性的橙色光波长的1,650,763倍为1米。显然,这个规定摆脱了米原器截面误差的困扰。

    但氪86的光波长度的确很难获得,各国在使用过程中也感觉并不方便。于是,人们想到了真空中的光速是恒定不变的。1983年,国际计量局又重新定义了米的标准。即:真空中的光,在299792.458分之一秒内通过的行程长度为1米。这个标准被一直沿用至今。

    original link
    http://tech.163.com/05/0711/11/1OCJN38I00091537.htm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