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谁给了我们灾难图景?--幻想影片对我们思维的影响
  • 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
  • 从马屁股到光速 看人类科学精神的历史轨迹
  • 美国轰击彗星:站在太空制高点挑战对手
  • 小强反对美国人撞彗星的理由
  • 科学发现与科学方法:黑箱、灰箱、白箱
  • 现代化的胡萝卜
  • 毁灭科技的科幻之花
  • 终结者挑战因果律——《未来战士》之物理学
  • 星球大战科与幻:科幻可以不要科学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大师写作的奥秘<%=id%>

       享誉全球的科普大师和科幻泰斗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一生共创作出版了470部著作,《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传》是他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的第三部自传。
      从这套上下两册的著作里,每个读者都可以得到他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了解阿西莫夫的成长经历,这部书会给你很多鲜活的故事;如果你想了解美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史,它可以给你提供不少珍贵的史料;如果你想窥探阿西莫夫那支生花妙笔的奥秘,这本书也会给你答案。
      大师写作的奥秘说出来很简单:平实朴素,宛如那让人觉察不到的“平板玻璃”。
        阿西莫夫写作,并不一开始就是“平板玻璃”。在这本书的第56章《小说》中,阿西莫夫写道:
      尽管有这些与研究、科学论文和教科书有关的烦恼,我在执教期间,主要精力仍然放在科幻小说上。甚至早在《天空的小石子》出版之前,沃尔特·布雷德伯里(美国道布尔戴出版公司编辑——引者注)就约我再写一本小说。我写了两个样张给他。问题是现在我既然是正式的作家,我极力想要写得文学味浓一点,就像高中时我在那终生难忘的写作班上那样。虽然不像那么糟,但是也够可以的了。布雷德温和地把这两章退了回来,把我引上了正确的轨道。
      “你知道,”他说,“‘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来了’这句话海明威会怎么写?”
      “不知道,”我急切地问道(我从未看过海明威的作品),“他会怎么写呢?布雷德?”
      布雷德说:“他会写:‘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来了’。”
      那就足够了。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文学课,只用了10秒钟。我完成了第二本小说《繁星似尘》(The Stars, Like Dust—),故事语言质朴,布雷德收下了。
    是的,既然可以说“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来了”,就不要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大师在1951年、31岁的时候明白了这个道理,从此我们就读到了那些平实质朴却又充满魅力的语言。
      正如大师所说,人类早期的作品,是远离平实清晰的。在中国这种情形更为严重,中国历史上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是分离的,尤其是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以刻板的八股文为写作模式,要想写得明白如话,几乎不可能。只有那些在市井坊间流传的小说和戏曲才有一点鲜活的平民语言。倡导白话文的写作还不到一百年时间,并不是每个作者都能认识到,最有魅力的语言其实是最平实的语言。

    original link
    http://www.daimin.com/essay/dsxz.ht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