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赤脚行走 神秘的渡火
  • 居庸关爱情长城被叫停
  • 可笑的曹雪芹后代之谜
  • 《清明上河图》三谜团
  • 当今世界在位最长的国王
  • 吃醋历史《滤醋图》揭秘古人醋劲(图)
  • 狐仙床狐仙匾龙虎山张天师未解之谜
  • 电死希特勒 饿死甘地 丘吉尔秘闻档案
  • 韩国为什么‘恢复’汉字?
  • 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一览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2040年:报纸消失的最后期限?<%=id%>

        全球最大的传媒公司之一新闻集团的老板鲁伯特·默多克最近对美国报纸编辑协会说:“我认为我们太多的编辑和记者脱离读者。”报纸正在遭到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唾弃,这种现象并不奇怪。默多克先生说,现在十几岁、二十几岁乃至三十几岁的人“不想让一个像上帝那样高高在上的人来告诉他们什么东西重要,他们肯定不希望新闻报道像是传道”。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作为一个行业,我们许多人却沾沾自喜”。
      
        新闻“提供者”应该是网络通
      
      这番话的内容并不令人吃惊,但从默多克嘴里说出来却令人吃惊。它可能流传史册,标志着墨守陈规的报业从此正式觉醒,认识到了互联网时代的新情况。有时候,默多克先生说话的口吻不像一个七十多岁的像上帝那样高高在上的旧式传媒人,而像一个迷恋高技术的新时代的年轻小伙子。他说,像他公司那样的新闻“提供者”应该是网络通,不再向读者进行说教,而要成为“交谈的地方”以及“博客”和“播客”聚集的“目的地”。在这里,他们可以“与我们的记者和编辑进行更广泛的讨论”。对那些总“认为读者愚蠢”的编辑和记者,默多克提出了批评。
      
      默多克先生的观点首先是有事实依据的。全世界的报纸一直在失去读者,而且似乎注定还会继续失去读者。据全球报纸协会提供的数字,从1995年到2003年,报纸发行量在美国下降了5%,在欧洲和日本分别下降了3%和2%。20世纪60年代,五个美国人中有四个人每天阅读一份报纸,而现在只有一半的人这么做。《正在消失的报纸:拯救信息时代的报业》一书的作者菲利普·梅耶说,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2040年4月最后一位读者将在读完最后一份报纸后将其丢入垃圾桶。
      
        “博客”成了年轻人的最爱
      
      早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报纸就在走下坡路。但第二代(宽带)互联网不仅加快了这一进程,而且以新的方式改变了报业,这是报纸过去的竞争对手(收音机和电视)从未做到的。默多克先生将老人称为“数字移民”,而把年轻人称为“数字原住民”。老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的现象是,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通过“雅虎”和“Google”等网络平台以及“博客”等新的网络传媒来获得新闻。“博客”的原意是“网络日志”。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链接,将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想法贴到“博客”上。根据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今日美国报》和盖洛普公司所做的调查,虽然56%的美国人没有听说过“博客”,只有3%的美国人每天阅读“博客”,但18岁至29岁的美国网民中有44%的人经常阅读“博客”。
      
      此外,“博客”只是互联网上不断增加的新式传媒工具之一。“维客”(Wikis)是一种集体创作的网页,读者可以对其进行编辑,并向其供稿。对“数字移民”来说,这听起来可能像个杂乱无章、无人管理的大杂烩。但他们只要上网访问一下wikipedia.org网站,就会发现互不相识的人自发而井然有序地合作,使这部在线百科全书的内容一天比一天丰富。“图片博客”已很平常,“视频

    [1] [2] [3] 下一页

    博客”也已起步。“播客”则兼具音频播放器和广播功能,使专业人士和业余人员都可制作音频文件,供人们下载和收听。
      
      传统主流传媒容易对这种事情不屑一顾,但他们错了。诚然,绝大多数“博客”不值得一读,也没有人去阅读(其实,传统报纸上的许多内容也是如此)。但从另一方面看,“博客”正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从其在去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所起的作用可见一斑。如今,对最受欢迎的“博客”来说,访问其个人网站的人数不亚于阅读大多数报纸的言论版的人数。许多“博客”只会空谈,但有些则是本行业的专家。亚利桑那大学的*学家马修·辛德曼发现,与最有名的报纸专栏作家相比,最有名的“博客”中上过一流大学的人数更多,拥有高级学位(比如博士学位)的人数也更多。
      
        媒体与读者的互动成为时尚
      
      另一种老生常谈的危险说法是,“博客”本质上需要依附于传统的新闻业,因而对后者不会构成威胁。的确,许多“博客”之所以兴旺发达,靠的是对源于旧式传媒的新闻报道进行揭露、反驳和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迄今为止,“博客”主要是一种扩大的媒介,相当于扩大了报纸上与社论观点相反的版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博客”不能进行原创性报道。格仑·雷诺兹创办的*性“博客”网站instapundit.com每天的读者多的时候可以到达25万人,上面通常有人们从阿富汗和上海发来的现场报道。他把这些人视为“通讯员”,这正是“记者”一词的本来含义。
      
      丹恩·吉尔莫尔说:“我的基本看法是,如果人们拥有创建新闻内容的工具,他们就会这么去做,从而逐渐出现一种全球*谈。”吉尔莫尔是位于旧金山的草根传媒公司的创始人,并著有探讨草根新闻的《我们传媒》一书。以韩国的在线报纸OhmyNews为例。该报纸的老板兼创办人吴连镐(Oh Yeon Ho)说:“我的主要想法是,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记者。”该报纸创办5年后,已拥有200万读者和3.3万余名“公民记者”。这些人都是自愿供稿,其稿件由50名左右的正式工作人员进行编辑和审核。
      
      由于有这么多新式记者加入到旧式记者的行列,可能出现新的业务模式,对现有的业务模式构成挑战。一些“博客”让Google在其帖子旁设置广告链接,读者每点击一次他们的帖子,他们就可获得报酬。还有一些“博客”像现在那些提供专业内容的人士那样,要求人们订阅他们提供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目前正在出现一种“小费罐”系统,读者点击该系统就可向其喜欢的作者付一笔小费。去年,OhmyNews上的一篇文章批评了一项不受欢迎的法庭判决,从读者那里赚了3万美元小费。
      
      这类新闻传媒使用的语调与传统传媒迥然不同。吉尔莫尔先生说,“数字原住民”讨厌说教。他们希望通过参与在线对话来获得信息。他们不愿给编辑写一封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统的信件,而更愿意把反馈意见贴到网上,然后继续进行讨论。对他们来说,编辑挑选出来的读者来信没有意义,而利用互联网的自发投票系统找到最好的反馈意见才有意义。
      
      如果现有的传媒公司开始对上述变化采取更好的对策,他们能从中获利吗?默多克说,随着广告收入从印刷品转向电子传媒,至少有些传媒公司会率先进行转型。的确,新闻提供者在这方面可以利用技术获得优势,按利益集团和地区给广告商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受众。默多克还认为,视频短片将成为在线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问题尚不清楚,如广告收入、小费和订购费在未来的新闻提供者的资金中将各占多大比例等。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新闻的控制权正在从新闻提供者向向受众自身转移。

    上一页  [1] [2] [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