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揭秘(二):扶乩之谜
  • 揭秘(三):叫魂
  • 科学解密:特异功能的董事长遇到魔术师
  • 谈UFO研究怪现象 究竟是否伪科学?
  • 雪豹专家从未见过野生雪豹 这是谁的悲哀?
  • 二十年来的(中国)十大伪科学代表作
  • 飞碟不是科学的命题
  • 伪造神奇
  • 神创论者谎言数则
  • 永动机:空想与诈骗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揭秘(四):双枪刺喉<%=id%>

        崔永元:下面给大家看一点儿更精彩的。我们从北京、山东请来了很多武艺高强的朋友,他们叫范守正、谢小军、赵振山,欢迎他们给咱们表演更精彩的节目。
        赵振山飞步上台,挥拳、踢腿、运气,而后把两支铁枪的枪尾支在地上的石板上,枪头顶在颈部以下某特定部位,用力前顶,直到两支铁枪枪身都变弯。
        崔永元:我还是要跟小朋友说,千万不要随便模仿,这是二十一年练出来的,二十一年啊!小朋友千万不要模仿。你一开始练这个的时候,怕不怕?
        赵振山:其实我练的时候是很怕的。
        崔永元:有人说这个是“特异功能”,你说这叫做“特异功能”吗?
        赵振山:这是虚假的。因为我本身是练武术的,通过常年的练习,使用特殊的科学方法。“头撞石碑”演示
        崔永元:就是说咱们普通人,通过千锤百炼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不是什么“特异功能”。我知道,您还有一个表演比“双枪刺喉”更厉害呢。
        谢小军:对,还有一个“头撞石碑”。
        谢小军“运气、发功”,然后一头撞向台上垂直竖好的一块几厘米厚的石板,石板应声而断。接着,由崔永元带着谢走向观众席。
        崔永元:有一点擦伤。所以,我们说大家不要模仿,不要轻率模仿,因为这里面有“门子”、有“机关”、有“学问”。这里面有什么学问呢?我们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毛节明教授给大家上一堂课,好不好?欢迎毛先生。毛教授您给大家讲的时候啊,我也完成我多年的一个夙愿,就是当助教。专家揭秘
        毛节明:“双枪刺喉”,我是第一次看真的表演。今天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个喉部,您不信自己往下按一下,您试试,行不行?这个绝对不行的。因为这个里面是器官,您按一下以后,马上就觉得很难受。刚才的表演很精彩,但是大家看他顶的位置在哪儿呢?他实际上在颈部以下某特定部位。(毛手指自己颈部以下的某处)所以,顶在这个上头他才有力量,你要往上边它是软的,它是没有力量的。刚才司马南先生、崔永元先生都说了,这个可不能随便学,因为这个位置上要顶这个东西的话,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
        崔永元:这也算专门的技艺。您再给我们解释一下玻璃为什么可以吃,杯子为什么可以吃。
        毛节明:这个吃玻璃,今天我也是第一次开眼界了。刚才林先生吃玻璃的时候,我也有点儿紧张。但是我注意了几个问题,他在咀嚼的时候,嘴要动一下,调整一下玻璃位置再往下嚼。这里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他把玻璃嚼碎了,把玻璃嚼碎了以后再往下吞咽。咽喉下去以后有食道,食道下去就是胃。咱们吞药丸,大家都有印象。你吞一个胶囊,一个胶囊有多长?差不多有一厘米吧,你吞下去的时候好像有点儿感觉就下去了。那么,这个食道实际上能下去的直径啊,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一点点,一个小米饭粒儿才能下去,实际上是比较大的。刚才司马南先生说过了,从医学上来讲,你把一个东西嚼碎了,直径小于0.5厘米,就是5个毫米以内的小东西,在吞咽的时候,一般在食道是不受阻碍的,它是可以下去的。
        崔永元:有人给我介绍说,吃玻璃的时候提前吃点儿韭菜,好像味道会更好。(笑声)
        毛节明:不是。从医学上来讲,如果有点纤维素的包绕,这些东西对黏膜的损害可能就更小了。
        崔永元:就是先吃点韭菜,让它在食道里等着,等它一来就把它包绕。
        毛节明:这个是不对的,韭菜在食道里是留不住的,韭菜只能到胃里面去。
        崔永元:在胃里等着。
        毛节明:到胃里面,胃腔很大。再说能不能从胃腔出去呢?胃底下的这个门,叫幽门。这个幽门能够通过直径两厘米的东西。那么这个碎玻璃碴到胃里头以后,再混上食物,当然最后从肠道里排出去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司马南:刚才这个“双枪刺喉”,除了毛教授讲的这个道理以外,还有一条很重要。那就是无论是单人双枪,还是双人单枪,它这个杆都不是一般的,是通过特殊处理的,专门设计的。表演的木杆呢?江湖上叫蜡杆,这个蜡杆柔韧性很强,它很坚韧,但是很容易打弯。正是因为有这个特点,所以当这个师傅用力很大的时

    [1] [2] 下一页

    候,那个蜡杆只弯而不断。还有,因为它能弯,师傅只要把力稍稍地往上做一点儿调整,身体一使劲,那个蜡杆就变弯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