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全球变暖达最高温 世纪末北极熊可能绝迹
  • 世界跳跃日仅为幽默 网页中发现三大破绽
  • 日本借助地球模拟器预测未来30年天气变化
  • 达尔文雀进化神速 自然选择的新发现
  • 安徽古民居拆卖凸现中国民间文化保护空白
  • 全球幸福指数调查 中国居31发达国家靠后
  • 2020年可婚男性将过剩 专家呼吁优化人口生态
  • 英调查显示瓦努阿图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
  • 专家考证华夏始祖华胥 显现真实历史面貌
  • 古老而奇异的纳西人东巴造纸术面临灭绝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澳大利亚足球入亚 挑战中国球迷的亚洲认同<%=id%>

    前天晚上,在世界杯小组赛上,澳大利亚以3:1战胜日本,看得中国球迷感想复杂。其中最强烈也最普遍的情绪是,亚洲足球再次让人感到失望。人们把这场比赛和再前一天伊朗对墨西哥的比赛联系在一起,叹了口气说,亚洲足球还差得远呢!

    有人自嘲说,“我们亚洲”是中国球迷的一厢情愿。日本足球是日本足球,韩国足球是韩国足球,与我们中国人有什么关系。这话以反讽说出了事实:在没有中国队参加的赛事上,中国球迷自觉地上跳一级,在“亚洲”这个概念上找到了新的身份认同。

    不能否认,对球迷来说,必须找到“主队”,才能爱憎分明,才能看得过瘾,释放出热情。有人说,真正的球迷应该是国际主义者,他应该像选择运动鞋和碳酸饮料一样,凭借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主队”;在足球的王国里,只需要“英迷”“荷迷”“巴迷”这样的新身份。这种见解其实无关对错,也没有那么多“应该”“不应该”。事实总是更简单清楚,世界杯不同于俱乐部联赛,它的球队身份就是建立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之上,球迷在寻找身份认同之时,自然首先考虑种族、国籍和洲际。

    实际上,在世界杯所集中宣泄的人类情感中,民族主义热情占了很大的成分。可以说,世界杯放大了日常生活中趋于隐性的民族国家身份——虽然这种身份区分至关重要,它是当前世界秩序的基础。世界杯的故事里从来没有新鲜,它不过是把世界的故事映在足球上。

    中国人每每看到日韩球队出现在世界大赛上,都有一点爱妒交织。希望他们打得好,进化为真正的一流球队,那不仅仅是亚洲球队的光荣,它甚至也暗含了这样一层意思:日韩足球能够走多远,中国足球就“有可能”走多远——因为我们队员的生理基础和身体素质更相近,我们在足球发展中遇到的困境更相近。就像日本韩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成功,给中国带来了竞争的压力,却也更多地带来了激励和鼓舞——因为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更相近,他们能做到的,我们只要努力认真,有朝一日也能做到。就是因为这种相似性,这种生理上和文化上双重的亲近感,中国的很多球迷都克服了对日本的负面情感,在他们输掉比赛的时候,感慨一句,“亚洲足球”!

    其实,中国球迷对“亚洲足球”的认同,更偏向于对“东亚足球”的认同,这其中的情绪动力,乃是对中国足球的期待,这感情一点都不虚妄、不虚荣。

    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澳大利亚的“入亚”,使中国球迷的“亚洲认同”受到了挑战。虽然很多人称日澳之战是首场亚洲德比,但是还是有更多的人,把前天的比赛结果看成亚洲球队的又一次失利。就是说,虽然亚洲足联在组织上接受了澳大利亚,人们在心理上却还仍然把它看作一支外来球队。

    实事求是地讲,亚洲足球不像拉美足球或者欧洲足球那样,有明显的气质和球风。它的组合来自赛事组织形式上的划分,澳大利亚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入亚”的。它将改变的,也只是中国“出线”是否更艰难的战略问题。讨论这种影响是没出息的,重要的是中国队自己把球踢好。亚洲足球的组合也来自地理的划分,不过在文化亲缘上,却绝非大同,东西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差异和陌生感。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的加入,不过是增加了“亚洲足球”的多样性。以最乐观的猜想,这多样性如果能带来竞争与融合,对亚洲足球,对身在其中的中国足球,也未尝不是好事。只是,今后在那些没有中国队参加的赛事中,中国球迷的情感寄托,可能需要更狭隘准确地锁定日韩。随着“亚洲足球”的多元化,它将不再适合用来含糊其词地指代中国足球的先进版,这四个字所能带来的身份认同,也将被削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