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拉伯长袍奥秘多 中国制造受到青睐(图)
  • 山征服美国人的心 网上可观看大熊猫生活
  • 安半坡遗址采取覆盖保护近3年后重新开放
  • 林暗藏数千水晶池 曾是玛雅人圣池(图)
  • 日韩共同培养人才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 楚乐舞民间传承三千年 仅一人还通会全舞
  • 诗亮相伦敦街头 英国李白穿梭申城地铁
  • 魂国魂共兴共荣 华夏儿女清明公祭炎帝
  • 种证据表明诗人李白出生地确定在四川
  • 人与猴交友 山中守护野生猕猴20多年(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京首现冰湖石林地貌 建议申报为地质公园<%=id%>

    望宝川的地貌确实独特,我们把它定名为‘冰湖石林’地貌,这在国内属于首次发现。”昨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韩同林提出了一个*性的新观点。

    多名专家先后探访望宝川

    距离昌平十三陵仅数公里的望宝川,地理爱好者杨春林首个发现了这一地区奇特的石蛋地貌。去年11月19日,本报曾邀请中国地理协会第四纪冰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赵志中等一行前往现场求证,初步得出结论是:望宝川石蛋地貌“高度疑似”冰川遗迹。近两个月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韩同林、科技处高级工程师陈尚平等地质专家经多次深入细致考察后,于昨天提出了一个全新名词———冰湖石林。

    “望宝川一带的冰湖石林地貌,石柱大小不一,但错落有致。伴随冰湖石林地貌的还有冰湖蚀穴、冰湖蚀洞、冰湖平台等地貌。”韩同林说,这是几位专家共同考察后得出的结论。

    “冰湖石林”地貌———韩同林解释说,是由古冰川运动退缩过程中形成的冰面湖湖浪冲蚀和磨蚀作用产生的石林地貌,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现,如内蒙古克什克腾的阿斯哈图花岗岩冰石林等地;但多为一些湖蚀洞穴、湖蚀平台等,也见少量的湖蚀柱发育,但分布十分零星。

    韩同林认为,像望宝川一带大面积分布发育良好的冰湖石林地貌,在我国属首次发现。这里的冰湖石林地貌,不但形态特征怪异,景观独特,同时由湖浪对岩石的冲蚀磨蚀作用所产生的岩石碎屑物质及湖相沉积,也有大量保存。

    首次发现马蹄形冰臼

    韩同林研究员称,在望宝川还首次发现了多位专家欲寻而不得的重要地质遗迹:冰川飘砾物和冰臼。

    “这种冰臼现象的出现,只能是冰川融水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冲蚀下方基岩形成。”韩同林从一叠刚刚冲洗好的照片中挑出一张照片,向记者展示:一块巨石上有个明显口小肚大底平的马蹄形石坑,而其所在巨石一侧,凌空夹着一块直径近3米的冰川飘砾。

    专家称,除这一处在山顶的岩石面上发现的冰川飘砾物和冰臼外,这一带还广泛分布着古冰川运动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大量古冰川堆积物。

    建议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

    韩同林表示,望宝川冰湖石林地貌的发现,不但为第四纪冰川地貌家族增添了新类型、新成员,同时也完全证实在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望宝川及北京广大地区,确实发生过大规模古冰川运动。望宝川冰湖石林地貌的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

    “这在学术界从未提出过。”韩同林坦承,“冰湖石林的提法是一个最新的称呼。”他强调,新类型的发现和提出不会很容易被学术界接受和认可,而需要一个过程。在冰川研究领域,韩同林自嘲“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学者”,但他同时认为“有争议才会有科学的观点”。此外,专家称在望宝川一带分布的石英二长花岗岩中,还发现十分罕见的古岩浆流动过程中产生的遗迹———岩浆流动构造遗迹。韩同林表示,自然资源一经破坏不能再生,希望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严加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建议首先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