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肯尼迪航天中心连遭飓风 可能影响飞行计划
  • 印度最著名建筑泰姬陵低调迎来建陵350周年
  • 巨型小行星29日与地球擦肩过 相撞风险为零
  • 中国气象局:中秋夜南方明月高悬北方云遮月
  • 中法探险队在奉节恩施交界发现世界最长暗河
  • 四川发现剑齿象、中国犀等万年古生物化石群
  • 专家破解人类身世之谜:起源于3次地球浩劫
  • 美国科学家称远古东方恐头龙可能靠吞吸捕食
  • 恐龙并非瞬间灭绝 对恐龙灭绝假说的5个疑惑
  • 考古发现甘肃河西走廊4000年前已有农牧兼营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上海昆虫馆为防盗世界蝴蝶亚军标本投保10万<%=id%>


      1只蝴蝶标本投保10万元,为什么?


      9月15日,上海野生昆虫馆给刚运抵的世界蝴蝶亚军“蓝钻王”标本,在新加坡买了一份保险,保额高达10万元人民币。“‘蓝钻王’全球已难寻活体,标本弥足珍贵。”日前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近2个月,馆内近20只昆虫标本被偷,损失4万多元,“这次,我们赔不起。”


      无奈 蝴蝶标本投保10万


      9月16日,昆虫馆办公室的桌子上,“蓝钻王”闪着绚丽的蓝色荧光,望着辛苦奔波3年才觅得的这只世界蝴蝶亚军标本,馆内3位负责人脸上不见兴奋,却多了些许愁容。


      “它太稀罕了,我们找得好辛苦。”说起这只“蓝钻王”标本,昆虫馆张副总滔滔不绝,“之前,我们在Google搜索引擎上,找不到关于它的任何信息。”


      后来,一次偶然,新加坡一位专家泄露“天机”———它的产地在哥伦比亚离岛上,属闪蝶科,舞动中翅膀会闪现出钻石般的蓝色光芒。由于品种稀有、生存环境偏僻,它异常珍贵。“截至目前,学名和资料都无法查找,‘蓝钻王’是圈内专业人士的叫法。见过它活体的人很少。”张副总说。


      3年来,上海野生昆虫馆一直在各种昆虫网站上发贴子;向世界各国的昆虫协会发邮件;还出国考察寻找“蓝钻王”。


      终于在2个月前,昆虫馆得知新加坡一位昆虫收藏家手中有一对标本。为此,昆虫馆沈总两度赶赴新加坡,希望能让上海市民见见这个珍品。


      9月初,昆虫馆最终以10万元人民币购得“蓝钻王”标本,还专门在国外投保。


      15日,标本送到,昆虫馆不像以往一样马上展出,而是把它藏了起来,即使展览,时间也只有7天。


      为什么?“花了3年心血才找到它,如果标本被偷,损失太大。我们怎么敢轻易展示呢?”沈总一声叹息。


      回放 标本被偷损失4万多元


      事实上,昆虫标本被偷,已不止一次。


      上海昆虫馆统计显示,7月———9月间,馆内失窃18只昆虫标本,总价值超过4万元人民币。


      9月19日,昆虫馆标本展示区的一面墙上陈列着近30只昆虫标本盒,标本盒全部被封在带有木框的透明有机玻璃里,游客只能隔着这个玻璃罩观赏。墙壁上,许多小洞触目惊心,原来陈列的珍贵品种已经不在,但当初为了固定盒子打的洞却依然清晰可见。


      另一边墙壁是一排密集柜,分别陈列不同科目的昆虫标本。一位游客拉开“鳞翅目昆虫”的柜子,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除了固定标本留下的针眼,连覆盖的透明玻璃都不翼而飞。


      展区中央立着“中国昆虫分布一览图”,可最左边的展板上只有下半部分孤零零地陈列着5只标本,展板上近一半标本失窃。


      昆虫馆负责人说:“暑假以来,总共18只昆虫标本被偷。这些标本几乎都是馆内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对南洋大兜虫,价值4800元新加坡币(14400元人民币)。为收集它们,付出的人力和物力无法计算,我们感到很痛心。”


      措施 标本被盗防不胜防


      从第一只长戟大兜虫标本失窃至今,昆虫管沈总的“痛心”持续了2个多月。


      今年春节,馆内所有的标本盒都用螺丝钉直接固定在墙上,游客原本可以和喜爱的标本“零距离接触”。突然一天,长戟大兜虫不见了,当时大家只以为是螺丝钉松动,标本也许是被人顺手牵羊的。于是,员工马上加固所有的螺丝钉。


      3天后,员工又来报告发现标本不见了。到现场一看,墙壁上除了小洞,什么也没留下。“我们这才意识到,昆虫馆遭窃了,小偷带着工具有备而来。”沈总说。


      1个月后,墙上多了一块透明的有机玻璃,保护标本的责任落在了这道透明屏障上。不料,有机玻璃不防小人。7月,标本再度失窃。最严重的几天里,刚放上去的标本第二天就不见了。现场,有机玻璃被硬生生地扳开,裂了一道大口子,通过扳开的空当,标本还是惨遭贼手。


      9月,沈总决定重新覆盖有机玻璃,这次在四周用木条加框,所有标本被密封在罩子里。并且展区内安装了摄像头。


      说起这段经过,沈总连连

    [1] [2] [3] 下一页

    重复着“真的很可惜”。


      他说:“我们想展示各种漂亮的昆虫让游客了解到,昆虫并不是只有小时候见到过的蟋蟀、知了和金龟子。国内收集标本的途径并不多,可以说每一只标本都经历了各种渠道的觅集、下订单、核实、运输等漫长的过程才来到这里。现在,很多进口原装的珍稀品种都没了,我们良好的初衷就这样夭折了。”


      推测 昆虫爱好者因爱而偷?


      那么是谁偷了标本呢?“应该是几个昆虫爱好者,”该馆一位负责人猜测,“理由是:失窃的标本多数都是鳞翅目昆虫,他们应该懂得这类昆虫,对于蝴蝶他们好像不怎么感兴趣。”


      他说,也许他们认为,或许处于爱好,他们不得已偷了,“不过他们这样做,很多游客就看不到动物标本了?太自私!”


      标本失窃,昆虫馆并没有报警。这位负责人说,“我们根本就没想到报警,标本被偷这事该怎么说呢?而且我们提供不出任何线索。”


      馆内专家说出了其中的无奈:“昆虫标本无法明码标价,许多标本往往是国内仅此一只,价格都是由标本商人或者收藏家开的,买卖双方自己议定。说不清楚价格的东西如何报警呢?”


      昆虫馆开馆至今3年,一直致力于收集各种具有观赏性的珍稀昆虫标本,价格昂贵的标本都买了保险,但也正是因为标本价格难以界定,国内普遍没有类似险种,所有标本都是在国外保的险。


      专家观点:占有欲不是爱好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偷标本的爱好者本质上和一般的小偷没有任何区别,“雅偷”还是偷。


      我们原本期待,每一个珍贵的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而不是把收藏等同于赤裸裸的占有。收藏昆虫标本原本是一种爱好,爱好的背后是品味,收藏的背后是文化;但是现在品味和文化屈服于占有欲,这太没有品位,根本不是文化。究其本质,文化代表了一种价值观,但市场经济下,许多人眼中除了功利价值,就没有其他了。


        调查:网上寻觅失窃昆虫


      昆虫馆负责人说,失窃的标本许多都是国内不多见的珍稀品种,偷窃者可能自己收藏,也可能作为工艺品出售。除了原装进口的标本之外,其它由昆虫馆定制的标本都在盒子的右下角放了一个带有“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标识的防腐剂。


      从9月16日至19日,笔者在多个昆虫爱好者论坛上发帖,希望能寻觅到昆虫馆的那只长戟大兜虫。一位网友说,长戟大兜虫是犀金龟的一种,但并非是中国的种类,一般昆虫爱好者会有少量作为收藏的。但如果你要买来收藏,恐怕只有那些商人手里会有存货。


      他说,相信论坛中有这样的商人,也许他们会给你个合理的价格的,你可以等等他们回复你。但是,他个人并不支持虫友在这个论坛中讨论昆虫买卖的问题,毕竟和商业有关———你的行为虽属无心,但也会吸引来有关“买卖”的讨论。


      3天以来,浏览帖子的人很多,可是回复的人很少。有位“虫友”说,长戟大兜虫是非常贵的国外品种,根据品种不同价格也不一样,一般都要1000元人民币以上。


      18日,一位版主留言,昆虫爱好者论坛是非商业性论坛,禁止商业交易和买卖昆虫。笔者只有找到昆虫商人才行。但是版主透露论坛里的确有一些商人,可以等待他们主动联系。


      终于,19日晚10点,一位“虫友”回复说,“我现在恰有一只要出让,有兴趣可以发E-mail给我,我的价格可没有1000元那么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截至发稿时,这位“虫友”还没有给出明确消息。

    上一页  [1] [2] [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