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蒙发现成吉思汗陵祭殿 真陵可能在10公里内
  • 机遇号在陨石坑发现有流水冲刷痕迹的沉积岩
  • 蓝田人遗址要申报世遗 化石堆找到猿人头骨
  • 贺兰山发现可能为西夏王朝离宫别苑大型遗址
  • 加拿大一枝黄花失控在昆明发生逸野现象
  • 我国大型天体望远镜将监测威胁地球的小行星
  • 科学家发现两个基因使动物从卵生进化为胎生
  • 菊石证实物种大灭绝说 为地球劫难提供证据
  • 美专家称全球气候变暖之害甚于伊战等人祸
  •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称艾滋病毒是西方生物武器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中国政府制止帽天山采矿以保护寒武纪遗址<%=id%>


      编者按: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地质公园遭遇破坏一事作出批示:“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产。”高层领导批示的背后,预示着问题的严重性。这里发表的是美国《科学》杂志记者 Dennis Normile近日专门为此采写的报道,它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剖析这一事件的域外视角。


      中国西南的云南省澄江地区,对试图了解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形态大爆发的科学
    家来说那些是个天赐良机。一个关键的发现是,一条3厘米长的鱼把脊椎动物的首次出现时间提早了惊人的5500万年。另一个价值连城的发现是,一个被称为云南虫的无脊椎动物,也许是演化为脊椎动物的半索动物门中一个最早的实例,虽然有些科学家认为云南虫可能属于一个更原始的群体。


      但是,对科学家来说不幸的是这一浩瀚的、保护完好的软体动物化石床的发现,与另一个发现几乎是同时的,该地区也富含有经济价值的磷矿,由此而开始的露天开采对中国最穷的省份之一的经济来说,也是个天赐。这在两个希望在同一个地区开采不同资源的群体之间造成了一种紧张状态。


      最近,云南省政府命令在帽天山附近露天开采的大公司中最后的几个于10月1日停止作业,这是科学家取得的一个决定性的胜利。不幸的是,*来得太迟了,已无法避免使帽天山变成环境破坏海洋中的一个受保护的孤岛,这是国际保护组织授予遗产标志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希望得到这些授予以吸引旅游者。*也不解决广大的澄江地层中属于其它辖区的化石遗址附近的开采问题。


      昆明云南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侯先光说,“这真让我痛心”。侯先光1984年在帽天山发现了第一批澄江化石。侯和他的同事希望,对遗址的保护能扩展到其它地点,使科学家能继续从事热门课题的研究,比如脊椎动物的起源,以及海洋动物的进化关系等。


      寒武纪大爆发开始于5.4亿年前,其间大批的具有现代动物躯体造型的新生命形态首次出现。约5.3亿年前,现在的澄江地层是一个巨大浅海的海底,这些多样的新海洋动物的遗体被埋藏在海底的沉积中,以后的地质运动将这个区域推出海平面,形成了干旱的、植被极少的绵延起伏的山峦,同时也形成了磷矿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宝藏也差不多是同时发现的。侯回忆说,“我1984年在那里时,他们刚刚开始勘测可能的磷储藏。”自那时起,化石和磷的开采都大大地加速了。


      澄江地层覆盖了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侯说三个小组正分别在三个地点工作,这些地点之间的距离最多50公里,还有几个富含化石的地点还没有来得及勘查。英国剑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Simon Conway Morris说,发掘出来的化石“惊人的有意思和重要”,而且澄江化石群比已经发现的任何寒武纪遗址都老,给这些新生命形态的最早出现提供了线索。Conway Morris说,“就寒武纪大爆发这个科学问题而言,澄江化石群极为有意义。”


      1999年,Conway Morris和他在西安西北大学的同事舒德干报告了在已发现的化石中最老的脊椎动物,一条5.3亿年前的3厘米长的鱼。Conway Morris相信还能找到更激动人心的发现,他说,“人们现在只不过是刮刮表面而已”。


      采矿操作也以差不多的速度增长,磷矿的开采和加工为澄江县提供了大约三分之二的年税收,帽天山遗址属于澄江县,十几家企业有露天开采特定区域的许可。虽然澄江地层覆盖面很大,而采矿只限于某些地区,但是科学家担心公司正在侵犯已知的化石床,而且破坏了那些还没有被发现的。


      问题在帽天山地区最严重,南京地质和古生物所NIGP澄江野外站点站长、古生物学家陈均远说,他们在离第一批澄江化石的发现地“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挖矿”,该矿的负责人、德安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官员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政府官员在保护澄江化石群上做出一些成绩。2001年国土资源部将帽天山附近的18平方公里的地片,以及附近NIGP的野外站点列为首批1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之一,但是保护只限于公园边界以内。国土资源部负责环境保护的官员李明路说,除非采矿进入公园里边,我们是不能管的。


      侯对这个立场不满,他说“如果公园被采矿以及*、垃圾和冒烟的工厂包围着,这算什么公园?”他希望能控制采矿,使其远离已知的化石遗址。


      陈均远说,起初,因为采矿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政府不愿意管它,但是他们改变了主意

    [1] [2] 下一页

    ,决定通过提高帽天山的国际知名度来促进旅游发展,这个保护计划的一部分是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单。澄江县化石办管理人员陈家友(音译)说,省里、玉溪市和县里正开展合作,拿出2000万人民币做申请的准备。


      下一步是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请必须由中央政府提交。与此同时,陈家友说,他们认识到申请的成功最终不仅取决于遗址本身的重要性和保护程度,而且还取决于遗址附近有一个保护良好的自然缓冲带,这意味着停止露天开采。


      在玉溪市采矿办工作的官员郭永明说,有些采矿单位的许可证是在认识到化石的重要性之前发的。郭说,在关闭采矿点之前,“我们需要对如何赔偿有一致的意见”。过去几年里,已经关了25个采矿点,包括两个帽天山附近的。政府为法律费用和赔偿有合法开采许可证的操作者已经付出了6000万人民币,帽天山地区最后的一个矿原定在10月底停产,但省政府将这个日期提前到10月1日。


      侯先光对这一行动表示欢迎,但觉得它来得迟了一点。矿主们意识到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拼命地开采。侯说,“采矿在过去3年中疯狂进行”。


      与此同时,该地区其它地点的采矿活动照常进行,包括离海口不远的一个地点,侯的小组和西北大学的一个组正在那里采集化石。侯不认为地方的昆明市政府会在近期内采取控制采矿的措施。他说,“他们不想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尽管如此,他还是希望在铁锹挖到离宝贵的化石太近的地方之前,地方官员最终会限制采矿作业。


      (熊蕾、郝炘译自2004年9月2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