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美太空望远镜观察到太阳系外早晚期行星系统
  • 研究发现盲人有第六感 能感知他人面部表情
  • 明代古尸系六旬老妪 保存完好靠糯米汁
  • 开花后的竹子生成大量种子导致印度鼠患
  • 研究发现750年前加拿大农民已开始破坏环境
  • 联合考古队抵达甘肃礼县欲揭早期秦文化之谜
  • 周公庙遗址出土周人尸骨 遗址解密需三五年
  • 因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冻土呈逐渐退化趋势
  • 美专家称母语决定音乐技能 中国人天生优势
  • 沙丁鱼蚕食浮游植物减少毒气 抑制全球变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专家称金庸小说中小龙女的活死人墓确有其事<%=id%>


      中新网12月13日电 读过金庸小说的读者都会对小说中的全真教、王重阳、全真七子、重阳宫、活死人墓等人物、地点记忆犹新,多数读者也许倒会以为这是金庸先生的神奇想象,但日前在陕西户县召开的“重阳文化与旅游发展研讨会”上,众多的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和严密的论证告诉世人,历史上真实的王重阳、丘处机以及重阳宫全真教、活死人墓到底是什么样子。


      重阳宫的前世今生


      西安日报报道,重阳宫位于户县祖庵镇,是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据专家介绍,元代时重阳宫曾盛极一时,曾有殿堂5000余间,住道士近万名,宫殿规模之大为当时道观之首。所以说金庸先生在小说中说重阳宫在终南山下,应该是没有错的。目前,重阳宫宫域总面积只有53亩,虽然规模气势远不如当年,可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边保存了大量道教碑石和研究全真道历史的重要史料。


      传说中的活死人墓与现在的遗址


      在金庸的小说中,王重阳的练功地点“活死人墓”是重阳宫中最神秘的地方。其实,历史上真是有“活死人墓”这个地方,的确也是王重阳修道练功的地方,但却在距重阳宫还有4、5里路程的成道宫中。如今还有墓堆,前面有碑石上刻着“活死人墓”几个大字。据当地专家讲以前曾经开过墓道,发现里面确有地下室,看下去深不见底,为了保护起见,没有让人进去,就用土封住了。据记载,王重阳早期曾经在活死人墓中修炼两年,还写了一首《活死人墓赠宁伯功》的七绝诗,描绘了这种特殊的修炼方法。诗中说“活死人兮活死人,风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等句。


      真实的王重阳和“全真七子”


      据专家介绍,王重阳名,字知名,号重阳子,咸阳大魏村人,生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其家为当地富豪,家业丰厚,早年攻儒学,曾文场中举。后在甘河镇和礼泉县两次遇仙密付口诀,金世宗大定元年四十九岁时,王重阳便在“活死人墓”中虔心修持两年,悟彻玄机,于大定三年(1163年)离开地穴迁到刘蒋村即现在重阳万寿宫所在地。三年后,烧却故庵舍赴蓬瀛访友,即得全真七子:马钰,号丹阳子;谭处端号长真子;刘处玄,号长生子;丘处机,号长春子;王处一,号玉阳子;郝大通,号广宁子;孙不二(马钰之妻),好清静散人,此即所谓全真七子,来承传宏扬全真教。大定九年,重阳祖师西行止梁,无疾而逝。至此以后,全真七子又各立门户,从内部繁衍出七个支派,即马钰的遇仙派、丘处机的龙门派,谭处端的南无派、刘处玄的随山派、王处一的嵛山派、郝大通的华山派、孙不二的清静派,其中龙门派的势力最盛。


      在户县至今有遇仙桥等和王重阳传说有关的遗址,可见真正的王重阳和“全真七子”都是宗教家而不是像金庸小说中的江湖侠客。不过全真教也重视练气功和武功,但他们更侧重养生,而不是“称霸武林”。(杨斌鹄 侯小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