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兰州近日发现疑似陨石的消息全部被专家否定
  • 全球5000万人面临砷威胁 桂湘地区污染严重
  • UFO再次光临兰州上空 没有流星快不像飞机
  • 兰州不明飞行物引来寻宝者 疑似陨坑被排除
  •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有新解 元凶为火山大爆发
  • 兰州发现疑似陨石坑 双子流星雨引天外来客
  • 国际组织称虾养殖业导致红树林毁灭生态恶化
  • 科学家研究称气候变暖造成全球干旱地区扩大
  • 惠更斯号探测器新发现:土卫六传出神秘声响
  • 部分盲人能感知他人表情 人类真有第六感吗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惠更斯掀起神秘面纱 生命起源之谜有望揭开<%=id%>


      土卫六很像40亿年前的地球


      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14日成功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并通过它搭乘的美国“卡西尼”号飞船,在北京时间15日零时19分成功传回拍摄的土卫六照片和其他科学数据。焦急等待了3个星期的欧洲航天局科学家们终于可以揭开土卫六的神秘面纱,并有可能从中发现地球生命起源的线索。


      土卫六表面不明液体在流淌


      得知“惠更斯”号开始向“卡西尼”飞船传送第一组数据的消息后,位于德国西部达姆施塔特的地面控制中心爆发出一片掌声和欢呼声。


      人们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后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学家们展示了“惠更斯”号陆续发送回来的土卫六地表照片。


      在“惠更斯”号距土卫六表面16公里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土卫六表面“沟渠”纵横,高低起伏的“山”间是蜿蜒曲折的“河道”,不明的液体在其中流淌。


      为“惠更斯”号提供照相设备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月球和地球实验室科学家马蒂·托马斯科说:“很明显,有液态物质在土卫六表面流淌。”从照片上看,液态物质向右侧黑色区域流去。“看上去像一个河流形成的三角洲,”托马斯科说,“它可能是液态甲烷或碳氢化合物。”


      在距土卫六表面8公里处拍摄的另一张照片明暗相间。托马斯科认为,阴影预示着土卫六表面地形复杂,较暗的区域看上去是被液态物质淹没或曾经被淹没过。


      而最让人惊喜的是在土卫六表面拍摄的第3张照片。照片中最显著的位置上是几块白色块状物体。托马斯科认为,那可能是巨石或由水凝结成的冰块!


      “没有多少星球上有液体,”托马斯科说,“地球有,现在土卫六上也有。”


      美国宇航局科学部门主管阿方索·迪亚斯在展示这些照片时说:“我认为,我们所有人在我们揭开太阳系神秘面纱时都会不断为之惊叹。它(照片)推翻了我们先前的成见,这些星球表面并非死气沉沉。”


      “惠更斯”7年飞行35亿公里


      在经过7年、约35亿公里的太空飞行后,“惠更斯”号于去年圣诞前夜与搭乘的美国“卡西尼”号飞船脱离,只身飞往土卫六。这创下了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的最远纪录。


      多尔丹形容说,这既是欧洲航天工业的巨大成功,也是国际合作的胜利。“这对欧洲,尤其是对提供这台复杂仪器的欧洲(航天)工业来说,是一次难以置信的成功。为了揭开土卫六的秘密,它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搭载的6台仪器都表现出色,”多尔丹说,“这也是国际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功。我们应当从这次成功中汲取经验。经验不仅仅来自失败。”


      这次“惠更斯”号登陆土卫六是“卡西尼—惠更斯”探索计划的一部分,它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联合实施,美国和17个欧洲国家的约260名科学家参加,耗资30亿美元。


      “惠更斯”一名取自于1655年发现土卫六的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997年10月,“惠更斯”号探测器由美国“卡西尼”号飞船携带发射升空。


      漫长休眠“醒”后一鸣惊人


      在飞赴土卫六的漫长旅途中,“惠更斯”号一直在“卡西尼”号飞船的“怀中”处于“休眠”状态,探测器内部停止工作。直至开始进入土卫六大气层时,它才向地球发出“醒来”的第一声信号,但信号中不包含任何科学数据。


      “惠更斯”号的降落过程历时两个多小时,其间打开了3个降落伞进行减速。与此同时,这个锅状的探测器并没有闲着,上面安装的6台测量压力、温度、风速和大气成分的仪器已经开始运转,对土卫六展开一系列探测活动,包括拍摄卫星山川地、测量风速和气压、研究大气构成。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惠更斯”号并不能直接将所有探测数据传回到15亿公里之外的地球,而需要经过环绕土星运行的“卡西尼”号花费几个小时才能将数据转发回地面控制中心。


      为了避免这对“母子”在太空大接力过程中发生数据丢失,科学家们事先在数据中转站“卡西尼”号上备份了4套系统。


      欧洲航天局“惠更斯”探测项目负责人克劳迪奥·索拉佐说:“这是一种安全措施。我们可不想丢失一点点如此珍贵的数据。”


      按照计划,探测器着陆后会继续向母船传送数据直至电量耗尽,“惠更斯”号激动人心的使命也就此结束。初步分析表明,“惠更斯”号成功登陆后至少在土卫六上“存活”了90分钟。


      在送别“惠更斯”号探测器后,“卡西尼”号飞船

    [1] [2] 下一页

    还要独自对土星及其卫星展开4年的探索。


      为地球生命起源提供线索


      与太阳系中,土卫六被认为是唯一一颗具有稠密大气层的卫星。土卫六的体积比水星和冥王星这两颗太阳系中的行星都要大,其大气层主要由氮和甲烷组成,浓度被认为是地球的1.5倍。在太阳系各大行星及其卫星中,只有地球和土卫六大气中富含氮。


      科学家们认为,土卫六上可能冷藏着很多化合物,一些类似的化合物也许在地球生命诞生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卡西尼”号飞船和“惠更斯”号探测器的探测结果有可能显示,土卫六很像早期的地球。欧洲航天局“惠更斯”项目首席科学家勒布勒东形容说,探测土卫六,也许好像是“回到了40亿年前的地球”。


      据推测,早期地球上也许存在大量类似甲烷的碳氢化合物。正因为如此,对土卫六的探测会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提供线索。


      迪亚斯说:“土卫六就像一部时间机器。它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可以考察地球诞生之初的状态。许多在地球上为生命起源提供条件的化合物也许就冷藏在那里。”


      欧洲航天局官员说,他们在“惠更斯”号降落阶段共接收到近3个小时的数据,落地后接收了10多分钟数据。虽然“惠更斯”号的使命由此宣告结束,但它发送回来的宝贵数据将会让科学家们忙乎数年时间,从中我们还会有着许多令人心动的发现。


      尚军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