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兰州近日发现疑似陨石的消息全部被专家否定
  • 全球5000万人面临砷威胁 桂湘地区污染严重
  • UFO再次光临兰州上空 没有流星快不像飞机
  • 兰州不明飞行物引来寻宝者 疑似陨坑被排除
  •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有新解 元凶为火山大爆发
  • 兰州发现疑似陨石坑 双子流星雨引天外来客
  • 国际组织称虾养殖业导致红树林毁灭生态恶化
  • 科学家研究称气候变暖造成全球干旱地区扩大
  • 惠更斯号探测器新发现:土卫六传出神秘声响
  • 惠更斯掀起神秘面纱 生命起源之谜有望揭开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中国科学家找到可以吞食恐龙的强壮爬兽<%=id%>


      新华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俞铮) 中国科学家通过化石证据找到一种可以吞食的强壮爬兽,这种中生代爬兽的胃里存有尚未消化的鹦鹉嘴龙骨骼。研究表明,一些个体较大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可能是肉食性的,甚至能与恐龙争食夺地。


      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和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华裔科学家孟津等研究的最新成果发表在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他们的
    化石证据来自中国东北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约1.3亿年前)地层中。


      人们通常认为,中生代哺乳动物体型较小,昼伏夜出,以为食,委屈于恐龙的阴影之下。但现在确凿的化石证据显示——中生代哺乳动物可以吞食恐龙。李传夔研究员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说,这种强壮爬兽化石的上腹部保存了一团叠压着的骨骼,骨团下部有两排整齐的牙齿。科学家在观察比较后认定,这是一个婴年个体鹦鹉嘴龙的牙齿。骨团表面还可清晰地分辨出同一动物的前肢、后肢、趾骨和许多两端已被溶蚀的小骨头。李传夔说:“关节相连的肢骨证明爬兽在捕获猎物后大块撕碎吞噬,少有咬碎咀嚼;相连的骨头证明猎物尚未被完全消化。爬兽在享用‘最后的晚餐’不久,就被突如其来的岩埋葬。”


      在分析了骨团上的牙齿和肢骨后,科学家估计,鹦鹉嘴龙身长12-14厘米,约为强壮爬兽的三分之一,鹦鹉嘴龙的牙齿上只有轻微的磨蚀面,说明它仍为幼龙。根据深入的比较研究,科学家证实,强壮爬兽吞食的是活体鹦鹉嘴龙,而非龙尸腐肉。现生的以腐肉为食的哺乳动物具有门牙较小、后牙粗壮、咬肌相对较弱等形态特征。而强壮爬兽则有三个粗壮的门齿和极为发达的咬肌,加上半直立的奔走姿态,它们足以捕捉衔叼到活的猎物;此外,后面的犬齿和颊齿都呈钝的叶片状,不利于咀嚼,只适合大块整吞。因此,科学家推断,强壮爬兽极有可能是主动猎食者,而不是腐食者。


      李传夔说,这一推论大大改变了中生代哺乳动物原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人们意识到,它们之中也有个体比小型恐龙大,以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一些肉食性哺乳动物甚至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