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发现号出现裂缝 美宇航局认为并无大碍
  • 法国科学家称乍得人是全世界最早人种
  • 中国地质博物馆展示首次发现的可燃冰标本
  • 新疆考古发现28种古文字 内容丰富世界少见
  • 科学家在非洲发现古代新型两栖类动物化石
  • 珠峰科考新发现 1300万年前珠峰超过12000米
  • 考古专家称发现义冢有望填补实物性文物空白
  • 山东科技大学在泰山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 科学家称塞舌尔莺偷情是为改进后代遗传质量
  • 科学家发现人脑对恐惧作出反应的分子学机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我国积极推进七大天文工程<%=id%>


      本报北京4月7日讯 国家天文台正在积极推进7大天文科学工程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艾国祥近日在《2005科学发展报告》中撰文,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艾国祥在文章中介绍了四大国家级工程及启动青藏高原选址计划等三大工程。


      四大国家级工程是: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


      目前正在建造中的该项目,将是一架横卧于南北方向的中星仪式反射施密特望远镜,被称为可以同时监测4000个天体的“巨眼”,它将成为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这一望远镜将被安放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并作为国家设备向国外开放。


      -空间太阳望远镜


      这将是我国发射到太空中的第一个空间望远镜。从地面上观测天体要受很多限制,由于无法摆脱大气层的影响,观测中会出现成像抖动,天文学家形容就像是“雾里看花”。sst被送到太阳同步圆形轨道,摆脱了大气层的干扰,就可以“全天候”工作,边拍照边向地面传输数据。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被科学家形象地形容为山谷中的“天眼”,科学家希望它能接收到来自某种“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射电望远镜不同于光学望远镜,它通过接收来自宇宙中的电波信号来获取并分析各种信息。我国科学家计划在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建造的fast,将是一个能“塞满”整个山谷的、接收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月球探测


      月球探测将成为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现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在月球探测工程中,中国国家天文台将和其他研究单位合作,承担科学目标制定、有效载荷研制、深空测控配合及地面应用与科学研究系统的任务。


      另外三大天文工程是:


      青藏高原选址计划 为新一代大型地面光学、红外和毫米波望远镜寻找优良台址。


      云南丽江高美古安装2.4米光学天文望远镜预计探测能力可达到v星等25等,增强我国在实测天体物理方面的能力。


      云南抚仙湖1米红外真空太阳塔观测范围覆盖从0.3微米到2.5微米光谱区。它将是21世纪初我国太阳物理的主要观测设备之一。


      (黄冰清)


      链接


      国家天文台与我国天文学


      成立于2001年4月25日的国家天文台,由分布于北京、云南、乌鲁木齐、长春等地的8大天文台、站及与高校合建的4个天文和天体物理中心整合而成。国家天文台从天文学百余个领域中选择了9大领域作为主要目标,其中宇宙和恒星演化、太阳磁活动和日地空间环境、人造卫星精度定轨和空间地球动力学、空间天文是其科学研究的四大重点领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