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发现号出现裂缝 美宇航局认为并无大碍
  • 法国科学家称乍得人是全世界最早人种
  • 我国积极推进七大天文工程
  • 摩尔定律问世40年 失效后仍会出现类似规律
  • 科学家在非洲发现古代新型两栖类动物化石
  • 珠峰科考新发现 1300万年前珠峰超过12000米
  • 考古专家称发现义冢有望填补实物性文物空白
  • 山东科技大学在泰山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 科学家称塞舌尔莺偷情是为改进后代遗传质量
  • 科学家发现人脑对恐惧作出反应的分子学机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里海发现神秘两栖人形怪兽 目击者人数众多<%=id%>


      最近两年,里海南部和西南部的沿海很多居民都声称,他们在该地区发现了神秘的两栖类动物,它们的外形很像人。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谁也说不清楚。


      今年3月,伊朗报纸《zindagi》根据阿塞拜疆拖捞船“巴库号”上的船员描述对此事进行了详细报道,里海“怪兽”之谜再度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性话题。


      采访船长导致传闻升温


      这家报纸采访的重点人物之一是“巴库号”船长戈发·盖斯诺夫,之所以采访他,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也是目击者之一,而且凭他的身份,他信口乱说的可能性很小。可是,当记者把话筒伸到他的嘴下,盖斯诺夫说出的话仍然令人惊讶不已:“那个动物与船并行游动了很长一段时间。起初我们认为它是一条大鱼,可是到后来,我们发现这个怪物的头上长有毛发,而且它的鳍看起来极为怪异,它的前身竟然长有两个手臂!”


      就在媒体公开了对盖斯诺夫的采访实录不久,这家伊朗报社就不断收到读者写来的信和打来的电话。其中不少读者不仅不认为盖斯诺夫所说的并不荒谬,反而声称他们也是目击者,可以证明盖斯诺夫所言不虚。这些读者指出,在巴博尔赛拉地区的海底火山自今年2月苏醒后以及随着里海近海石油作业的不断加剧,很多渔民时常看到这种怪物在海上和海岸上出没。


      “怪兽”传闻如同神话


      如果说只有少数几个人声称目击过这种动物,人们不会对它给予太多的关注,可是声称自己是目击者的人数很多,这足以引起生物学家或喜欢探索自然之谜的人的兴趣。所有的目击者在对这个“海洋人形怪兽”的描述都大同小异。


      当地的伊朗人将他们目击的“怪兽”称为“runan-shah”(为“海、河主人”之意)。在伊朗流传很多有关成群鱼类陪伴在这个“怪兽”身旁在海中遨游的故事。这个名字就是部分基于这些故事而起的。有些关于这个“怪兽”的故事一听就让人生疑:“怪兽”在一个海域游动过后,那里的海水会变得像水晶一样透明,海水的这种状态会持续两三天。


      一些渔民声称,在鱼网中还能继续存活一段时间的鱼能感觉到这种生物正从蓝色的大海深处游上来。据说当这个“怪兽”靠近时,这些鱼会发出平时极少被人听到的咕噜声,据说“怪兽”会发出相似的喉音,回应这些被捕获的鱼。这些说法听起来神乎其神,但当地一些研究人员竟然认为,这些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在伊朗民间流传的这些说法很有可能是真实的。此外,去年5月,居住在位于阿斯特拉和连科兰之间村落的阿塞拜疆渔民也亲眼看到过这个“怪兽”的身影。


      有一种理论认为,这个“怪兽”并不是孤身一“人”,里海海底其实存在一个水下“海洋人”家族,过去它们身处海底,极少被人发现,可是,现在里海污染严重,它们被逼出了“老巢”。


      杨孝文


      □新闻背景


      历史上的“怪兽”并不鲜见


      里海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倒是真的。受里海近海石油作业频繁增加以及海洋上层水下火山活动复苏的影响,里海里的生物生存条件不断恶化。


      其实,这个里海“怪兽”并不是有资料记载的唯一一个水下“怪兽”。连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希腊古历史学家柏拉图都相信,原始人是一种两栖动物,他们甚至可能建立了一个水下王国。


      一些古代文献也记载了“两栖人”。1905年在圣彼得堡出版的一本题为“宇宙与人类”的科学文集中记述了在加勒比海曾捕获到一个“海女”的故事。这本书还记载了在1876年在阿速尔群岛海岸,人们发现了被海水冲到岸上的两栖人的尸体。在这些记述中对两栖人的描述与对现在被报道的里海“怪兽”的描述基本一致。


      1928年,在苏联自治共和国卡累利阿也曾出现过关于两栖人形动物的报道。这个动物还曾反复多次被维德洛泽罗湖当地居民所看到,位于苏联西北部的彼得罗扎沃茨克大学一个研究小组赴当地调查此事。不幸的是,调查所获得的发现被当局保密封存,而该研究小组的成员最后在古拉格集中营暴卒而终,所以至今人们对于当时的情况知之甚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