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发现号出现裂缝 美宇航局认为并无大碍
  • 法国科学家称乍得人是全世界最早人种
  • 我国积极推进七大天文工程
  • 摩尔定律问世40年 失效后仍会出现类似规律
  • 里海发现神秘两栖人形怪兽 目击者人数众多
  • 安徽发现7例异常染色体 填补遗传学研究空白
  • 遗传性乳腺癌可预防 基因检测方法有望推出
  • 中国血吸虫病人有84万 病人得到大规模救治
  • 自然探秘:大自然为何爱螺旋?
  • 科学家发现人脑对恐惧作出反应的分子学机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心理学家首次发现:人类利他行为与基因有关<%=id%>

     以牺牲个人利益来成全他人的“利他主义”,在高等动物和人类身上都存在着,但人类的表现更为突出。由以色列西伯莱大学心理学家爱伯斯坦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长期研究,从遗传学角度,首次发现了促使人类表现“利他主义”行为的基因,其基因变异发生在11号染色体上。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神经学杂志》电子版上。
     
        由于人和动物在表现“利他主义”行为时,往往会冒着伤害自身利益的风险,难以符合进化论规律,因而早已成为进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对“利他主义”的来源孜孜以求,甚至连达尔文也研究过此类问题。

        爱伯斯坦告诉《耶路撒冷邮报》说,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发现过一种被称为“冒险”的基因”。这次他们从354个有多个兄弟姐妹的家庭中,选取血液标本,向受测试者提问,并按照所获取的信息,划分其无私行为(一种测量利他主义的方法)的等级。由于调查问答和验血采用匿名方式,因此受测试者无需为自己标榜,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为进一步求证得出的结论,研究人员还通过具有奖罚性质的经济游戏,来观测人们是否表现出“利他主义”的行为,然后再检测他们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确实有利他主义基因存在。

        调查发现,大约有2/3的人携带有“利他主义”基因。有趣的是,“冒险”基因的变异情况与是否吃药、吸烟以及其它刺激行为有关。并且,与“利他主义”基因可以促进多巴胺被人体接受有所不同的是,“冒险”基因的变异则减少了多巴胺的表现。尽管妇女在哺乳等社会行为中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但调查并没有发现妇女的“利他主义”基因比男人多。

        研究人员指出,“利他主义”基因可能是通过促进受体对神经传递多巴胺的接受,给予大脑一种良好的感觉,促使人们表现利他行为的。这意味着多巴胺在忠实于社会道德准则的利他行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认为,拥有“利他主义”基因的人可以承担好的工作,因为他们可以从工作中得到更多回报。

        这种“利他主义”基因是第一次被发现,但研究人员认为,一定还有其他“利他主义”基因有待发现。而且,“利他主义”基因只是决定人类表现利他行为的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因素则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教育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