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珠算文化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丝绸之路多国申遗锁定大漠!
  • 台胞建议七夕尽早申报世界遗产
  • 昭君传说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城市化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冲击
  • 18处新遗产加入世遗大家庭!
  • 殷墟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
  • 三处世遗脱离濒危名录(组图)
  • 三峡古迹堪称中国实物通史
  • 福建土楼新的保护管理办法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id%>

    世界遗产


      7月12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在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大家庭。喜讯从万里之遥的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传到四川雅安,大熊猫家乡的民众激动万分,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中新社雅安七月十二日电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今天在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大家庭。当喜讯从万里之遥的立陶宛首都传回大熊猫家乡,当地民众激动万分,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具有历史性的时刻。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位于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邛崃山脉,涉及全省十二个县市,覆盖八个自然保护区和九个风景名胜区,面积九千五百一十平方公里。此次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统一申报名称下,首先申报邛崃山系的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

      四川是大熊猫栖息地的主要区域。四川与大熊猫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一八六九年。当年,法国传教士、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雅安宝兴县邓池沟首次发现了大熊猫,并将其制成世界第一具大熊猫标本,运到巴黎展出,引起国际生物学界的轰动;从那时起,环宇之内,各色人等无不对大熊猫满怀喜爱之情。

      雅安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又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核心区。申遗项目进入审议阶段后,当地人士与立陶宛大会现场的四川官员一直保持热线联系,当喜讯传来,他们由衷地感到欣喜、骄傲和自豪。

      在雅安宝兴县邓池沟天主教堂里,盐井乡上千村民齐聚一堂,汉藏人民用嘹亮的歌声和美丽的舞姿,尽情地表达着申遗成功的喜悦,并纪念发现大熊猫的第一人。

      “大熊猫,小小的耳朵朝天翘。大大的头圆圆的脸,小小的尾巴朝天翘。戴着一对黑眼镜,身穿一件黑皮袄,脚穿两只黑皮鞋,走一走来翘三翘……”五十二岁的用宗漫老人与其他数十名藏族老乡专程从二十公里外赶来,热情地献上了自己创作的《熊猫歌》,使现场的气氛达到高潮。九名小学生扮成可爱的熊猫,穿梭于人群中,分发着画笔,让到场的人们在一幅二十米巨型横幅上签下名字,表达保护大熊猫的共同心愿。

      多年以来,四川省十分重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相继实施了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大熊猫的栖息地面积扩大了三成多,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三十七个,使大熊猫在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据悉,申遗成功后,中国政府承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范围将逐步扩大,并通过建设大熊猫生态走廊,最终改变目前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孤岛化”的情况,为野生大熊猫种群的基因交流和繁衍创造更好的条件。

      令大熊猫家乡民众欢欣鼓舞的还有,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之后,四川省拥有的世界遗产地达到了五处之多,成为中国拥有世界遗产项目最多的省份。

    【责任编辑 徐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