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黄帝陵祭典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喜!中国入选有史以来最伟大国家
  • 6大文化遗产遭遇文物保护困境
  • 四鸟绕日成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 城市化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冲击
  • 18处新遗产加入世遗大家庭!
  • 殷墟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
  • 三处世遗脱离濒危名录(组图)
  •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
  • 安阳殷墟叩响世界遗产大门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北京新增38处国家级文保单位<%=id%>

    昨天,北京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立碑仪式正式启动,已升级为国保单位的“北平图书馆旧址”(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是第一个立碑的文物单位,而诸如地坛、月坛等其它新升级的文物单位也将陆续竖立起标志碑。

      今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文化部确定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共计1080处)。而北京市的国保级文物单位也由原来的60处升至98处,新增加的项目中,有在市委、市政府关注下得到合理维修和保护的袁崇焕墓和祠、金陵等。

      “今后,北京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将从这些国保名单中选择。”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北京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申遗”名单都将从目前的9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诞生。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告诉记者,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三大条件,即历史、艺术和科学三大价值。而这些都是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而逐渐提升的,这一点从此次北京申报第六批国保单位的名单中可以得到体现——申报成功的38项中,有的曾是市级保护单位,而有的则是由区级保护单位直接升为“国保”,如位于房山区的十字寺。新闻链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北京遗产拥有“四最”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昨天出席北京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立碑仪式时,充分肯定了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同时他总结认为,北京的遗产拥有时间、空间、质量和保护力度四项之最。

      单霁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振奋民族精神,扩大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而对于北京市的遗产,单霁翔认为至少有四项之最。其一是“时间之最”——北京有数十万年前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也有几千年的人类活动痕迹,北京市的历史最为完整;第二是“空间之最”——在6.8平方公里的皇城内,分布着中南海、故宫、天安门、北海、景山等多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产密集程度之高,全国仅此一处;第三是“质量之最”——北京市的面积并不大,但是却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其中长城、故宫、周口店、颐和园、天坛和十三陵6处为世界文化遗产;第四是“文物保护投入力度之最”——北京市关于文物保护的资金、人力等投入力量在全国是最大的。

      单霁翔认为,北京市皇城、京杭大运河等大量文化遗产都应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储备库,而随着首钢的搬迁,首钢遗址也应作为现代工业建筑遗址得到保护。

    【责任编辑 徐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