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新技术可将骨灰变钻石
  • 日本科学家研制出萝卜牙膏
  • 德科学家研究新技术使手机成为万能遥控器
  • 科学家研究发现网球可治疗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
  • 欧洲科学家开发出可使听力困难者打电话的软件
  • 科技之谜:人到底能否冬眠 美英专家众说纷云
  • 消防机器人侦察兵年底问世
  • 英研制出生态机器人 饿了就吃苍蝇
  • 印度采用脑指纹技术侦破白领犯罪
  • 神奇发明改造五官:用舌头看东西 牙齿接电话?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发现动物冬眠激素绝症患者有了希望<%=id%>

        11月7日是农历节气中的立冬。在寒冷的冬天,许多动物都会冬眠,那么人类能否冬眠呢?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

      冬眠动物有特殊激素或基因

      冬眠是某些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专家指出,动物冬眠可能是它们体内的某种物质调控的结果。美国科学家在冬眠动物血液里发现,有一种叫做“冬眠激素”的物质对冬眠起调控作用。科学家们曾把“冬眠激素”注入老鼠、蝙蝠和猴子的身体,它们也出现规律性的长时间沉睡,心跳变慢,体温降低,呈典型冬眠状态。当“冬眠激素”的作用减弱后,它们又逐渐恢复正常。

      国际冬眠学会主席马伊尔宣称,他和另一位科学家安德鲁发现了两种会引发动物冬眠的基因PL和PDK—4,这两种基因能控制和启动一些酶,改变身体耗用糖类以取得能量的习性,负责指挥动物肌体在严寒下多燃烧脂肪,少消耗糖,并多储存一些葡萄糖,从而进入冬眠状态。

      冬眠和冷冻有本质区别

      有的人常混淆冬眠和冷冻两个概念。冷冻的正式名称是生物体的低温保存,是将活的生物体用特殊方法冷却至低温(一般为零下196℃)后长期保存。待需要时,再加热至正常温度。低温抑制了生物体内一切代谢。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机体的细胞不会衰老和退化,而是处于“生机停顿”状态。但是,生物体虽能长期保存,却很容易在降温和加热过程中遭受损伤而死亡。

      冬眠和冷冻不同,动物冬眠时,只是减慢了新陈代谢的速度,减少了对能量的需求,机体仍在活动,到一定时候会自然醒来。冬眠对机体本身几乎没有损害,比冷冻安全得多。

      让航天员在冬眠中飞向太空

      欧洲宇航局的科学家正试图发明一种技术,让航天员能在“冬眠”状态下在宇宙中飞行。据估算,如果6名航天员在太空中飞行两年,那么飞船上至少要带30吨食品。而且长时间的飞行会使航天员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肌肉功能变弱。而“冬眠”技术研究成功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航天员可以在宇宙飞行中减少进食,减轻飞船的重量,减少燃料,节约发射经费。同时,科学家认为,冬眠有可能减轻航天员生理和心理的压力。欧洲宇航局的科学家们希望为2033年的火星载人飞行设计一种冬眠系统,他们想在航天员的卧室中安装“睡眠舱”,让他们在睡梦中度过孤独的旅程。

      科学家们目前主攻的一个方案是使用一种叫“戴德勒”的合成药物。试验表明,在夏天给松鼠注射“戴德勒”后,它们就会进入冬眠状态。在非冬眠类动物身上同样能产生效果。这种物质能使细胞分裂的速度放慢,降低细胞生理活动的强度。这意味着,它也可能使人体细胞进入休眠状态。科学家同时还在研究另外一些合成药剂,使航天员在“冬眠”时保持身心健康。

      冬眠技术还可用于医学。美国陆军的科学家有意研究让伤兵进入冬眠状态,在把他们安全地从战场上送到医院前,避免伤势进一步恶化。冬眠研究在保存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上也有极大的价值。目前,人体器官的保存期只有3—4天。如果能使器官进入长期休眠状态,便可保存数月。冬眠技术对那些患不治之症的人们也是福音,他们可选择用冬眠来控制病情,等到发明出特效治疗方法后再醒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