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新型涂料让安全隐患现身
  • 美国三箭齐发开发可再生能源
  • 日开发干燥保存移植心脏技术
  • 乌研制新式风机转子可大幅降低风力发电成本
  • 载重320吨自卸卡车在白俄罗斯问世
  • 在虚拟球体中感受真实
  • 大肠杆菌制成高感光度生物胶卷
  • 可治疗骨骼损伤的生物支架
  • 可定位治疗的基因疗法
  • 美科学家试验气味传令兵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假肢有了真感觉<%=id%>

    今年的世界残疾人日刚刚过去,科学家就为无手的残疾人带来了好消息。他们用金属做的假手能与正常人非常完美地进行握手,这种被称作“数字手(cyberhand)”的假手能通过实验室的计算机获得命令并随时与人握手问候,这是人类第一个可以发出自然感觉信号的假手。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该仿生手两年后就能接到残疾人的手臂上,让残疾人的手获得真手一样的触觉感受。

      这种数字手是由欧洲4国的科学家组成的6个研究小组共同合作完成的,这4个国家分别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丹麦,这一成果表明了欧洲在机器人领域快速扩张的巨大潜力。“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协作网络,知道怎样在一起工作。我们有能力在机器人领域获得飞跃性的进步。”参与者之一、意大利科学家达瑞欧感叹道。

      但是,欧盟在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投资缺口却很大,这是科学家们最头疼的问题。数字手的成功得益于欧盟设立的前沿技术专门基金,该基金提供了18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科学家们希望数字手的成功能吸引欧盟各国政府和企业更多的资金投入,确保整个机器人领域在全世界的领先地位。因为欧洲知道,要想充分开发机器人领域的巨大经济潜力并与美国、日本和韩国展开竞争,不断增加经费投入至关重要。

      事实上,欧盟各国以及欧盟委员会在机器人技术研究领域每年的投入总共只有1亿美元,而日本和韩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投入早已达到1亿美元,因机器人在军事相关领域的大量需求,美国的研究花费更是高达5亿美元。达瑞欧认为,欧洲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力量拥有广泛优势,特别是在机器人用于帮助人们的日常事物中优势更加明显。

      欧洲的机器人科学家与日本同行相比,对机器人技术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的相关知识和原理理解得更完美,研制的机器人在安全性方面考虑得更周全,除了帮助人们节省体力外,还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机器人对使用者造成的影响。而日本同行更乐于进行作秀表演,以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并吸引更多的投资。

      数字手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这一“与众不同”的手不仅能够握得更紧,调控能力更强,他们还考虑了数字手对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以前人们使用的假手都是非常低级的机械手,使用这种手后残疾人通常会产生羞愧感和自卑感。而数字手的不同处在于,手术时将其接在残疾人的肘下,并在假手上“戴上”几层仿生材料,这些材料完全复制了真手的各种特征,使得假手在柔软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接近真手。

      科学家表示,这是世界上第一支完全与神经系统相连的假手。通过其中的小电极和生物仿生传感器,假手能将各种信号传导给大脑,让残疾人能感觉到假手的位置、活动以及来自周围环境的刺激。美国的研究人员也有这方面的研究,但他们没有攻克电极、手术植入、感觉反馈、调控和命令处理等方面的难题。而欧盟各国由于可以跨国合作,因而在技术上可以互补,具有研究方面的优势。

      目前,研究人员还需要确定的问题是,数字手所用的材料能否与人体兼容即是否有排斥反应,病人的大脑如何适应数字手以及数字手的供电来源等。

      欧盟人津津乐道的另一项机器人技术是丹麦科学家研制出来的世界上第一台可以改变形体的机器人,该类机器人由不同的模块组成,每一模块拥有独立的处理器、电池、传感器和动力装置,相互之间既能相连又能分开,这样机器人就可以随时变换体型了。

      这类机器人用途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急救中的运用,例如地震后的抢救行动中,利用这种机器人可以随时变换体型的特点,当遇到碎片时可以像爬行动物那样爬行,像蛇一样通过洞孔或变成柱状体支撑快要倒塌的建筑物以保护幸存者。

      但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资金短缺。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100种不同的模型,如有人投资,立刻就可以进行生产并投入使用。变形机器人的研究人员与数字手的研究人员一样,都认为欧洲在合作开发和技术共享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资金短缺对相关研究的制约却是难以解决的挑战。在刚刚通过的欧盟委员会2007—2013年财政预算上,各成员国没有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研究人员还不知道最终能获得多大的资金支持。“现在欧洲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让开发出的产品尽快投入生产。在我们拥有好的政策研究环境时,我们却缺乏日本和韩国那样的大企业家们的参与,而最终的胜利者属于那些能将产品上市并投入使用的国家。欧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最先开发的先进技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生产运用。”这是欧洲科学家们对政府的急切呼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