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探访印度双胞胎村 医学专家难解其
我国科学家人脸与笔迹识别领域获
专家在南极冰川下发现古老微生物
专家称江西3起地陷与汶川地震无关
专家称房屋倒塌主要不是因为质量
我国三月平均气温近六十年来最高
美专家称:AIDS疫苗研究已步入歧途
专家称:拉尼娜上半年还将淘气
专家揭秘神七五大改进
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迅速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科普 >> 科普信息 >> 正文
  我国专家证实:黍是东亚最早被驯化农作物  
现代黍、粟稃片表皮长细胞植硅体形态

  最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课题组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资助下,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文化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专家合作,分别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和《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利用植硅体形态鉴别粟(谷子)和黍(糜子,稷)的新方法,以及利用新的研究方法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遗址农业考古研究中获得的重大进展。

  吕厚远课题组通过对磁山遗址窖穴中的47个植物灰化样品的植硅体分析,结合9个用灰化粮食遗存测定的碳14年代结果,发现在距今约10300~8700年的样品中,全部是黍的植硅体,而在距今约8700~7500年期间,开始出现少量粟的植硅体,但粟的含量一直没有超过3%,依然是以黍为主。同时,将现代黍、粟样品和考古样品的分子生物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也证明磁山遗址的农作物主要是黍,说明在中国北方半干旱区,距今约10000年前就已经驯化出世界上古老的黍旱作农作物;说明磁山遗址不仅可能是世界粟的发祥地,更可能是黍的起源地。

  难以辨别的植物遗存

  粟和黍都是东亚半干旱—半湿润区最古老的旱作农作物,也是小麦、水稻在该区广泛传播以前古代人类最重要的食物;粟黍的驯化、栽培对人类文明起源、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粟和黍至今仍然是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经常种植的粮食作物,也是气候干旱背景下重要战略作物资源。长期以来,有关粟、黍是如何起源的,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起源等问题,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研究目光。

  磁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早期遗址,我国考古学工作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对该遗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发掘工作,出土了异常丰富的陶器、石器、植物及动物骨骼遗存。磁山遗址的文化面貌十分独特,特别是早期发掘的88个窖穴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100多立方米腐朽的粮食,估计有10万多斤。

  但是,由于磁山遗址腐朽的粮食颗粒暴露到空气中后迅速灰化,保存十分困难,最终只剩下连颗粒外形也无法辨认的像粉末状一样的灰化土。没有完整谷粒保存,使鉴定工作变得非常困难,尽管当时尝试了许多办法,也没有明确结论,根据发掘现场看到的颗粒形状,认为可能是粟。后来利用灰像法对标本进行了鉴定,发现有粟的痕迹,但没有提供相关的鉴定证据。由于当时国际上对鉴定腐朽灰化的粟、黍粉末样品还没有可靠

[1] [2] [3] 下一页

时间:2009-7-16 16:39:2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