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追求民主与科学
  • 回到汉朝不是目标
  • 学者:辛亥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力量源泉
  •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写在辛亥首义95周年之际
  • 明治维新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 人类学谜团:延庆古崖居主人是矮人族?
  • 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 古今救灾制度的差距与变迁:清朝制度是亮点
  • 看杀卫玠——爱与美的断想
  • 究竟有没有科学易或易科学?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共同苦难史,中印要牢记<%=id%>

    最近几年,印度重新回到国人的视野中。同为文明古国,中印都走上复兴之路,自然是好事。但是,有一种不太乐观的趋势是,有人总是把当前中国和印度的发展看成“零和游戏”。比如,有人借刚出的全球竞争力排名,恶意猜测中印较劲。

    记得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中国也在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时,我和200多名西南联大同学参加了抗日战争,飞越喜马拉雅山茫茫雪峰,经过“死亡区”驼峰航线,来到印度。当时,我驾驶着沉重的十轮大卡车,拖着大拖斗,在40摄氏度高温中,把枪炮*送到缅甸抗日前线。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印度执行任务的路途中,一名英国军官破口大骂一名印度士兵,并加以拳打脚踢,直到那印度士兵趴在地上不能动弹。那一刻,给我留下对殖民者深恶痛绝的感受,尽管这件事已过去半个多世纪,我还是记得非常清楚。在一个被殖民的国度里,国民没有权利,没有尊严,甚至没有生命的保障。中印都是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印一直都领先于世界。而在那个年代,我这个来自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的国度的士兵,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词“同病相怜”。

    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来说,那种感受或许是永远无法真实体会到的。那个时代,中印是“患难之交”,我们这些老兵曾与印度携手抗击侵略者,而印度也是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中给予很多帮助的重要国家。我们常常说,要感激那些在中国战场上贡献力量的外国友人,但是,我真担心,如果我们这些二战老兵离开人世后,我们的真实记忆会不会变成后人抽象的理论描述,进而被无情地忘却呢?

    中印就像两个曾深陷困境的朋友一样,那段日子是值得我们怀念的。如今,中印发展道路有差异,但正如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在半个多世纪前形容中印关系时所说:“我们不忌讳差异,恰恰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因此,如果我们忘却了共同的苦难史,很容易被某些势力挑唆和愚弄。而两国如能牢记这段历史,势必会为日后彼此的和睦奠定基础。(作者是原中国艺术研究院编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