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追求民主与科学
  • 共同苦难史,中印要牢记
  • 1900年 清廷与俄国公使合作谋杀德国公使?
  • 孔子为何憎恶白天睡觉
  • 孔子长什么样重要吗
  • 反腐倡廉当学扁鹊三兄弟
  • 对屠杀矿工的万人坑冷漠意味什么
  • 现代人是人种进化中的一个怪胎?
  • 看杀卫玠——爱与美的断想
  • 究竟有没有科学易或易科学?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不文明是后发国家的必经阶段?<%=id%>


    19世纪30年代新生活运动一景

    1868年,美国波士顿市长举行宴会,欢迎中国外交使团。当时,美国文豪爱默生在席上发表演说,欢迎来自东方的古老王朝步入“民族之林”。宴会结束后,他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人现在不再对一个越出广州城墙的使节扔石头了。”

    近140年光阴逝去,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是当年国运衰微的老大帝国。但一个重新走向强大的文明古国,却面临着“不文明”的苦恼。面对令人称道的物质现代化,精神的现代化始终未能完成。富裕起来的国人们,以自己在国内外的种种陋习,为这一“未完成”留下足够丰富的注脚。

    国人追寻精神的现代化,始自西方列强19世纪叩关中国。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曾开展“新生活运动”,用“礼义廉耻”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改革愚民陋习,提倡守时、清洁,寄望国民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

    无奈百年国运衰微,8年抗战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新中国建立后,又由于连续的*运动和十年“文革”,错失一次次历史机遇。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推至上世纪80年代才重新开始。

    让我们把眼光投向东亚近邻。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内忧外患中开始全面学习西方文明,向现代社会转型。

    它们经历的文化碰撞与我们在100多年后面临的苦恼,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当时,日本政府制订了“文明”与“开化”的目标。报纸上刊载大量文章,解释西方的风俗习惯。因为人力车夫和其他体力劳动者经常在公共场合*身体,报纸便报道称,“你不能让外国人嘲笑”。同样,报上一些文章还提醒街头澡堂的老板区分男女。

    一些日本报纸刊载漫画,描述“未开化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尴尬。有报纸画画描述“未开化人”、“半开化人”和“开化人”。前者是穿草鞋长衣的日本武士,而“开化人”则身穿西式礼服、皮鞋,戴西式礼帽。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