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现代风水学 科学还是迷信
  • 共同苦难史,中印要牢记
  • 1900年 清廷与俄国公使合作谋杀德国公使?
  • 孔子为何憎恶白天睡觉
  • 孔子长什么样重要吗
  • 反腐倡廉当学扁鹊三兄弟
  • 对屠杀矿工的万人坑冷漠意味什么
  • 现代人是人种进化中的一个怪胎?
  • 不文明是后发国家的必经阶段?
  • 鸦片战争:一次极端的贸易规则游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孔子像是商业标准还是儒学标准?<%=id%>

    在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海内外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经过修改的孔子像,看上去比原来更加慈祥,宽鼻、阔嘴、浓眉、长髯,国字形脸,眼神比原来的温和,是一个具有山东人相貌特征的忠厚长者。(《成都商报》9月24日)

    推出标准像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孔子像难以计数,且千像千面,有的甚至有神话或丑化孔子的现象,不利于对外友好交往和孔子思想的传播。这一说法,在今年6月孔子基金会为标准像初稿征求意见时,曾遭到舆论的广泛质疑。质疑的焦点集中在孔子基金会有无权力为孔子立标准像,以及立标准像有无必要上。

    笔者认为,孔子标准像问题,还有值得进一步检讨的地方,那就是,标准像的本质是什么?是商业标准,还是儒学标准?标准像对儒学传播的真正意义何在?

    我们知道,儒学文化自先秦诞生,至前汉董仲舒时代独尊儒术,到唐初开科取士,及宋代程朱理学兴盛,历朝历代都根据统治者的需要,在进行着某种“标准化”的努力。这是一种变异或说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儒学思想被全方位整合和延伸,既有了标准化的主流,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众多各抒己见的门派。也由此,在不同年代、不同群体中,产生了“皇家孔子”、“官家孔子”、“儒家孔子”、“布衣孔子”等孔子形象。事实证明,孔子形象的千姿百态,是伴随着儒学标准化进程而产生的。换句话说,从长远来看,持续不断却又各取所需的“标准化”本身,不但没能推动孔子形象的统一,反而诱发了形态各异的孔子形象。进一步说,孔子形象的多样化,不但没有阻碍儒学思想的发展,反而是儒学持续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认为,儒学的发展与孔子形象是否标准划一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孔子基金会推出孔子标准像,对于儒学广泛传播与创新发展并无实际意义,说孔子千像千面不利于对外交往,更是无稽之谈。

    但是,标准像并非一无是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标准像的设定,应该很能迎合大规模商业活动对“标准化”的渴求。商业活动中,标准化的产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生产、流水线作业的优势,实现批量生产,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标准像一旦与版权黏结,就有了强制执行和版税分成的双重保障,其拥有者孔子基金会也将坐收持续的经济利润。这就是说,孔子标准像,虽无儒学标准之功效,却有商业标准之实惠。无怪乎有人要说,颁立标准像的行为既不“儒家”也不“文化”,倒是更接近于“官加商”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