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清朝的幸福指数想必高得一塌糊涂
  • 现代风水学 科学还是迷信
  • 孔子像是商业标准还是儒学标准?
  • 研究称尼安德特人或与现代人共存数千年(图)
  • 留住历史记忆就要让历史具体化
  • 想起了毛主席批城市老爷卫生部
  • 辛亥革命史研究已成为一门显学
  • 明清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别和城乡互动
  • 周庄乡人民公社给我们的启示
  • 四人帮不让我们上厕所的学术意义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秦*装厂造麻纸与蔡伦之前造纸术的争论<%=id%>

    李玉华:推翻历史记载要有两个前题

    秦始皇的军队有服装厂?秦和西汉已有麻纸?———

    近日,敦煌附近发现写有汉字的西汉麻纸的消息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据专家考证,这些麻纸要比东汉时期的蔡伦造纸早一百多年。这也充分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我国不仅造出了麻纸,而且已经将它用于书写了。与此同时,陕西专家也对蔡伦造纸说法提出质疑。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难道我们所熟知的历史真的要被改写?

    甲方:

    敦煌市博物馆馆长傅立诚:玉门关遗迹发现大量西汉麻纸,比东汉的“蔡侯纸”要早113年

    敦煌市博物馆傅立诚馆长告诉记者,其实这个发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存在,敦煌的文物工作者当时在距离敦煌100多公里的玉门关遗迹发现了大量保存较好、残存面积较大的西汉麻纸。其中一块写有汉字的褐*麻纸残片上的字迹清晰可辨。文物专家初步考证分析,这些文字可能是书信的一部分,根据同时出土的纪年竹简判断,其中早期的麻纸产生于汉成帝时期,比东汉的“蔡侯纸”要早113年。些残片的生产工艺包括:麻絮-剪切-干燥-涂布-再干燥-再涂布等造纸工艺。文物专家鉴定,这不是用一般的简单方法生产出来的纸。

    中国造纸史研究专家林川:秦始皇的“*工厂”可能就是最早造纸的地方

    与此同时,陕西印刷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造纸史研究专家林川,也对蔡伦造纸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造纸术应是从古代治麻技术发展而来的,时间可能就在战国末期和秦汉之际,而秦始皇的“*工厂”可能就是最早造纸的地方。林川分析说,远古时代没有棉花,平民和士兵穿麻制的衣服,寒衣里的保暖填料也是麻料。在战国末期诸侯的国家工厂里,制衣剩下的麻渣滓数量很大。于是,古人可能效仿处理蚕茧头时用帘子盛絮漂絮,再把留在帘子上的丝渣薄片揭下来的做法,捞取麻池中的麻絮渣滓,并晾晒成片,这就得到了最初的麻纸。

    乙方:

    中国造纸协会副秘书长李玉华:西汉麻纸之说不能自圆其说

    两位专家的先后表态让此事逐渐升温,为了更深一步进行了解,记者采访了中国造纸协会副秘书长李玉华教授。

    李教授说,任何一个历史上有过记载的东西想要推翻要有两条:第一,就是历史记载要比现有能查到的历史记载更早;第二,考古的新发现一定要保证断代没有错误。

    从目前看来,对于造纸术的记载史料上没有比《后汉书》上蔡伦发明造纸术更早的关于发明造纸术的记录。蔡伦的造纸术,不仅有时间记载,还包括原料和一整套造纸的方法。蔡伦发明的是造纸术,是一种技术,而不是单单的一张纸。这之前也会有一些纸存在,但是只是几张纸,而不是一项技术。

    李教授说,所谓发现西汉麻纸是借助汉简断代,是否正确还值得推敲,这需要进行严格的鉴定。其次是这片纸的工艺是否完善也需要分析。在傅馆长的文章中提到,这片纸经过涂布这项工艺,但是根据古书上的记载,涂布工艺是东汉晚期大概比蔡伦晚几十年的时间才发现。因此西汉时期不可能出现经过涂布的纸,经过涂布就应该比蔡伦晚,傅馆长提出的理论都不能自圆其说。

    秦始皇“*工厂”制造麻纸只是凭空想象

    对于林川的说法,李教授说,林川的分析仅仅是他的推测,我们任何人对于一种现象都可以进行推测,但是光想象不成。如果有这样的事件,史料上应该会有记载,我们委员会的一位老师早些年曾经公开悬赏一百万征集比蔡伦造纸术更早的关于造纸术的史料记载,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人来认领。我们知道,先进的、前人没有的和可以大规模生产推广的技术才可以叫发明,偶然的事件和正式启用是不能都称为发明的。蔡伦发明造纸技术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后发明的。因此,在蔡伦之前出现过纸的雏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蔡伦发明了完善的造纸工艺,在历史的发展上进了一大步,因此才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技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