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红卫兵运动中野蛮行为的教育学解析
  • 貂蝉结局有七个版本 成都墓碑应为清代伪作
  • 新世纪《楚辞》文献研究的思考
  • 珊瑚作为古代奢侈品 生长秘密古人长期未知
  • 佛陀之谜:汉代佛陀盘腿坐像被认为不合礼法
  • 秦始皇拔不出剑之谜
  • 谁说房价只会更贵?南北朝的房价也曾飞上天
  • 翡翠何时传入中国?
  • 有感毛主席一生不穿防弹服的理由
  • 刘伯承跪地一拜拜出了什么?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刘备和他的团队 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友谊<%=id%>

    我们不得不感叹,原来老板和员工之间,竟然也能够建立起兄弟和骨肉一样亲密的友谊。

    一支忠诚的团队

    刘备在穷途末路之中,只好带着兄弟们投奔荆州的刘表。刘表很客气地接待他们,给他们补充了两千名士兵,让他们驻扎在新野县。新野县是荆州的战略防线,离许昌很近。刘表的意思,其实是让他们充当抵抗曹操的炮灰。

    此时的曹操和刘备,在实力上完全不能对比。一个“挟天子而令诸侯”,手握千军万马,铁蹄所向,无人能撄其锋。一个寄人篱下,连吃饭都得看主人的脸色。我们不得不捏上一把汗,刘备的反曹大旗还能打多久?

    幸运的是,刘备重新拥有了他的团队。当他只身投奔袁绍的时候,他感到自己是多么孤单。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和他的兄弟们还有重逢的那一天。尤其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威名远扬的关羽,竟然也不远千里来到了他的身边。

    那时,关羽是曹操最为赏识的人才之一。曹操是那样地爱惜他,让汉献帝破格提拔他为偏将军,封寿亭侯,又送给他一座大宅院、十位美女、若干金银布帛和一些生活用品。有一天,曹操竟然把一匹名贵的赤兔马也送给了他。

    这匹赤兔马曾经是吕布的坐骑,能够日行千里。人们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样的语言来赞美英雄吕布和宝马赤兔的卓越表现。曹操剿灭了吕布,却把赤兔马赠送给关羽。谁知有一天,关羽把曹操给他的所有赏赐都留在了那座大宅院里,骑着这匹马离开了曹操,踏上了追寻刘备的旅途。

    传说,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经历了许多险阻。事实上,关羽当年所冒的风险,远甚于过五关斩六将。他去投奔刘备,刘备此时尚在袁绍的大营之中。我们知道,关羽在此之前帮助曹操杀了袁绍的两位爱将,一位是颜良,一位是文丑。所以,当他只身前来,如同送死。袁绍很可能会杀了他,为两位爱将报仇。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有这样的毅力和勇气呢?

    关羽自己说过:“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所谓忠义,用企业管理的话讲,就是员工的忠诚度。正是因为这种纯粹的忠诚度,让这群患难与共的兄弟们组成了当时最有凝聚力的一支团队。这支团队曾经被打散过,但现在它又奇迹般地复原了。

    一支忠诚的团队,就是一支百折不挠的力量。只要那颗忠诚的心还跳动着,抗击曹操的旗帜就不会倒下。

    关羽是一个好色忘义之徒吗?

    曹操到死也不理解,关羽为什么忠诚于刘备?他给了关羽那样的崇高地位和荣华富贵的生活,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关羽宁可放弃一切,也要去追寻刘备的消息。

    有些人说,当年刘备之所以离开曹操,是因为他自己想当老板。他们又说,关羽之所以离开曹操,是因为刘备可以给他股份。可是,那时刘备不过是袁绍帐前的幕宾,连自己的公司都没有,哪里来的股份呢?

    也有学者说,关羽其实是一个好色忘义之徒,他是因为曹操夺走了他心爱的女人才愤然离开曹操的。曹操曾经答应过关羽,表示愿意成全关羽和那个女人的婚事。可是,等到他看到这个女人时,立即为她的美色所迷恋,甚至不惜违背他对关羽的承诺。后来,他送给关羽十位美女,大约也是为了对此做出补偿吧?没想到,直到关羽离开曹操,他连正眼也没瞧上这十位美女一眼。

    我不知道这位学者为什么不去谴责曹操的出尔反尔和横刀夺爱,难道他是曹操的亲戚吗?关羽爱上一个女人是很正常的事,你可以说他好色,但绝不可以说他忘义。忘义的是曹操,以及跟曹操做亲戚的那些学者。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懂得忠诚的意义。刘备是一个懂得忠诚的人,关羽也是一个懂得忠诚的人。正因为他们懂得忠诚,才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的佳话。他们之间这种肝胆相照的友谊,岂是曹操之辈能够理解得了的?

    与其说关羽忠诚于刘备,不如说他们彼此忠诚。他们是结义的好兄弟,结的是什么义呢?他们在桃园宣誓的时候说得很清楚,那就是:“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那时候,刘备24岁,关羽25岁,张飞22岁,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要为危难中的国家和人民做一番大贡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