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藤型组合创新法
  • 放大创新法
  • 变粗为精法
  • 删繁就简法
  • 缺点改进法
  • 承旧更新法
  • 树型组合创新法
  • 等价变换法
  • 等价变换法
  • 缩减元素创新法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分解重组法<%=id%>

        在拍摄制作电影时,不同的剪辑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效果。比如摄影师拍摄了3个镜头并按以下顺序剪辑:
      (1)一个人在笑;
      (2)枪口对准了他;
      (3)他一脸恐惧。
      按此顺序放影,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懦夫的形象。如果将同样的3个镜头重新剪辑,正好与上面的顺序相反,放映后人们看到却是一个面对枪口哈哈大笑的勇士。
      电影制作中的这种“蒙太奇”技术,对发明创造亦有启示:将已有事物的结构要素分解后重组,也可能产生新的效果,获得新的发明创造成果。
      有例为证。一般电冰箱都是上冷下“热”式结构,即冷冻室在上,冷藏室在下。能不能上下颠倒一下呢?某家电公司按照这一思路,进行了分解重组设计,开发出上“热”下冷式电冰箱。这种设计带来什么优点呢?其一,增加了用户使用的方便性。电冰箱在实际使用中常用的还是往冷藏室内贮存熟食、水果、饮料等,冷藏室下置的冰箱要人弯腰存取东酉,冷藏室上移后不再有此令人不舒适的动作;其二,冷冻室在下面,化霜水不再对冷藏室内的东西造成污染;其三,冷冻室下置方案利用了冷气下沉原理,使负载温度回升时间比一般冰箱延长一倍,减少耗电、节约能源。
      在机械行业,有一种模块化机床,也可以说是分解重组思路的产物。以模块车床为例,它将床头箱、进给箱、溜板箱、尾架、床身等部件分别进行模块化,并按照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的原则进行生产。这样,只要根据用户提出的机床技术性能要求,厂方就很快地将模块部分进行组合。比起传统的从木模制作开始的机床制造方法来,模块化的方法具有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成本较低等优点。
      在分解重组创新方面,美国发明的变形金刚玩具可谓聪明绝顶。传统的人形玩具都是固为一体的,拆散后即成废品。变形金刚则由若干可动零件组成,通过人们的“剪辑”重组,便可时而金刚,时而汽车、飞机或恐龙。由于这种玩具形态可变,令天下儿童爱不释手。随着电视卡通片《变形金刚》的推波助澜,这种舶来品以所向披靡之势闯进我国玩具市场,给我国玩具厂家和开发设计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创新启示课。
      任何事物都可以看做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整体,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有序结合,是确保事物整体功能或性能实现的结构保证。如果有目的地改变事物结构要素的次序并进行重新组合,有可能引起事物功能或性能的变化,发明创造正需要这种变化。因此,分解重组也是发明创造的一种技巧。
      分解重组是一种立足改变事物原有结构的组合方式。运用这种技法时,首先要分析研究对象或创新目标的现有结构特点,这是动手“剪辑”前必须要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进行结构变换和重组,会获得什么样的效果。如果分解重组后只是一种形态变异,对事物的性能或提供的服务并不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剪辑”是徒劳无益的。如果发现分解重组能产生新的效果,则意味着它具有创新功能,值得花力气去做具体的结构设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