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高二女生发明失火逃生装置
  • 高中生发明考试专用涂卡器
  • 高中生发明检测注水肉烟盒
  • 张承绍发明无污染造纸新法
  • 美科学家研制出人体自供能发电机
  • 小学生发明智能摩托车头盔
  • 江苏发明家发明车载酒精测控仪
  • 酷眩新发明三则
  • 小学生发明卧床小便器
  • 海阳货车司机发明自动抛撒车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下岗工造出多滚扫地机<%=id%>

          不用扫把,只要把一辆像甲壳虫一样的绿色小推车推过去,马路上的树叶、沙子等就一点不剩地被悄然“收进”车内的大容量垃圾箱。南宁市江南区石柱岭一路5号的下岗工人梁海铭花了10年时间发明了这种新“玩意”———扫地机。“我这扫地机一台可抵得上5个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梁海铭昨日在报名参加《赢在中国》活动时一语惊人。

        扫地机,通吃各类垃圾

        昨日上午,记者在石柱岭路振宁花园小区梁海铭的扫地机营业部内见到了他发明的甲壳虫似的绿色扫地机。梁海铭说,别看这几台样机其貌不扬,本领却不小。它采用环保的电瓶组充电系统,能耗只有120瓦,首创使用标准周转垃圾箱。最主要的是它的清扫功能十分强大,小至沙尘、石粒,大到纸壳、树枝、果皮、塑料袋等垃圾,均能一扫而空。

        为了证明扫地机的功能,梁海铭专门从营业部内推出一辆踩动式扫地机到小区路面上给记者做示范。只见他骑上扫地机后座,打开扫地机开关,像蹬三轮车一样轻松地向前运动。随着扫帚的飞速运动,小区过道上的树叶、树枝、果皮、纸屑甚至沙粒都悄无声息地“消失殆尽”。梁海铭说,这些垃圾全被扫地机内的一个140公升的大垃圾箱吸收,垃圾箱满了,便可抽出来倒掉,非常方便。而且一台扫地机可完成5个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这对从事危险而又辛苦工作的环卫工人来说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下岗工,造出首台扫地机

        梁海铭198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设备专业,曾作为广西第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研制骨干之一获得过广西百花奖、桂林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他调到南宁无线电二厂工作,企业破产后下岗。

        梁海铭发明扫地机的灵感最初源于在广东的一段打工经历。1995年,他在广东打工时,经常看到环卫工人用扫把清扫垃圾,工作很辛苦而且很危险,喜欢动脑的梁海铭琢磨着是否能造一台可以代替人工扫街的机器。于是,他开始留意与扫地机器有关的信息。他发现市场上已经出现有专门用来扫地的机器,但售价昂贵,且多是以吸尘式为主,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明显缺陷:首先它以燃油为动力,二次污染太大;其次是下雨天无法正常使用;第三是吸尘口太小,特别容易被堵塞。最关键的是这种吸尘式的扫地机对沙子、尘土毫无办法。经过多轮比较后,梁海铭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到滚扫技术上。他从单轮滚扫试验,到二轮滚扫最后到多轮滚扫。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他利用自己成熟的喷射式多滚扫离心抛射传送带传送垃圾自动收集机构技术成功生产出第一台自动扫地机。梁海铭回忆说,第一台样机外形看起来更像一辆拖拉机,虽然难看,但功能非常好,扫灰尘、沙土、纸屑、树叶均不在话下。2003年他把自己的扫地机技术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

        缺资金,难以推向市场

        梁海铭的发明专利很快在城市的保洁工作中发挥作用。去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梁海铭发明的英专利尔扫地机被大会秘书处选中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场的保洁产品,两台扫地机每天为广场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免费保洁服务。在去年的“10+1”商业大道美食节上,梁海铭承包了美食节展区共700米长的道路清扫保洁工作,这一平常的人工清扫所需近100人的保洁工作量,梁海铭仅投入了2台扫地机17名工人便轻松搞掂,所有清洁工作全部达标。

        梁海铭说,他现在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在多年的研究中,他把打工赚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买车床、仪器、试验材料上。现在产品出来了,他也变成了连20平方米铺面租金都无法按时交付的“穷光蛋”。尽管他所发明的扫地机由于运用现在最先进的多滚扫技术,在清洁度和价格上均有很大优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真正推向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只要投资200万,我就有信心办一家上市公司。”梁海铭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