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自行车的发明者──德莱斯
  • 德科学家发明可固定于人身体的隐形翅膀(图)
  • 北京首个太阳能交通信号灯亮相天安门广场(图)
  • 日本发明美酒速成机器 几秒钟酿成20年陈酒(图)
  • 《一个发明家的故事》及有关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二)
  • 《一个发明家的故事》及有关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一)
  • 关于音乐会使用之名琴之二-----小提琴
  • 钟表是中国古代最大发明
  • 最新基因扫描胚胎技术
  • 最没有用处的发明(图片)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id%>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主体是指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组织或社会角色。

    在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活动明显是属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因而西方学者并不过多地讨论和研究哪种社会组织是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我国的情况与工业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区别,政府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实质上让位于政府,企业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主体地位,退化为只是简单的加工车间,造成了我国长期存在技术创新的主体“错位”现象。

    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全面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已成为影响经济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即在国家宏观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的技术创新正日益突显其主导地位。事实上,国家发展核心技术惟有把企业作为推广的主体才能成功,国家的政策惟有把拥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的企业作为扶持重点,才能使国产品牌获得持续的发展空间和后续动力,最终带动一大片产业经济的兴起。因此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的主体、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主体和获取相应利益的主体。

    胡锦涛强调,企业要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的主体作用,是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三项具体要求,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是体现企业主体作用的关键问题。

    一是要加大资金筹措及投入力度,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投入是企业创新的物质基础,必需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条件相结合,才能推进科技创新,取得创新成果。

    二是扩大内外合作,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表现在企业内部,是积极推进科普知识和技术培训,广泛的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鼓励试验,允许失败,把科技活动的氛围搞得浓浓的,以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性。在企业的外部,主要是企业与科研单位和大学之间的关系。我国科研体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科研和生产严重脱节。科研单位有科研成果,企业不知道或者不适用;企业需要的技术和发明,科研单位不了解或者是不能提供。科研机构和大学与市场毕竟隔了一层,而企业跟市场则联系密切,休戚与共,让企业在“产学研”里面发挥主体作用,就是抓住了联动链上的启动环节,就能激发企业的需求,推动合作各方面走向实际,走向市场。

    三是依靠新技术发展生产,使企业成为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企业了解市场信息,知道社会需求,拥有生产和推销物质产品的手段。只有企业才能把发明、创新的成果变成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没有企业的应用、生产和推销,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就不能转化,就会继续停留在研究、试验阶段。国内外的发展历史证明,特别是近半个世纪的科技进步史证明,凡是发明、创新成果转化快的技术,相关的科研领域和产业都必定发展迅猛,并迅速处于领先地位。研究开发成果的先进性,同生产建设单位的比较效益,推动了“产学研”合作,促成了成果快速转化,产业迅速发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