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自行车的发明者──德莱斯
  • 德科学家发明可固定于人身体的隐形翅膀(图)
  • 北京首个太阳能交通信号灯亮相天安门广场(图)
  • 日本发明美酒速成机器 几秒钟酿成20年陈酒(图)
  • 《一个发明家的故事》及有关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二)
  • 《一个发明家的故事》及有关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一)
  •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 关于自主创新的论述
  • 计算机辅助创新——CAI
  • 关于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几点建议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创造发明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id%>

    一、求知的欲望和创造力的开发是创造发明获奖学生成长的主、客观因素
      1.求知的欲望是学生成长的内部动机
      随着学生身心的不断成熟,接触外界机会增多、范围扩大,原有的认识结构已无法满足他适应此时变化、发展的需要。为了消除由这种认知结构不平衡带来的紧张感,他就需要寻求一种更适应于现状的认知结构或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填入新的内容。这就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欲望,成为他成长的内部动力。
      2.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是其成长的外部动力
      创造力是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或产品的能力,或者指产生具有新颖、独特的设想的创造思维的能力和创造出新物品、新产品的创造技能。一个学生的成长单凭其自身的素质是远不够的,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原先很有天赋的学生,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而变成庸才的例子。其实,每一个基本上从事正常的学习生活的学生都是聪明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的资源中最为宝贵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创造力资源的开发,可以使每一个学生,不仅仅是学生中的某一部分,而是全体学生的创造力都得到开发,使每一个学生都变得更聪明。

      二、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前几年关于“分数”与“能力”问题的大讨论已经足以使人们承认人才涵义之广泛:不只是大学生才能称之为人才,不只是分数的高低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培养人才也不是教师把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还有“掌握、领会、运用”的问题。尤其在当今社会、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那种创造性人才就倍受人们欢迎。
      1.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创造性人才具有发展性、群体性的特点,我们不能将创造性人才看作是同一模式。同一层次、同一要求,特别是过高的同一要求,有时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同样,我们也不要求每个具有创造性的学生都要全面发展,样样都好,样样都冒尖,我们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1)对于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就应该为他们提供条件,提供进一步显示才华的舞台
      (2)对于班级或学校中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的教学计划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所以,要指导他们在兼顾大纲要求的同时,去学习和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使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3)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同样对其进行辅导。开始阶段,起步低、进度慢,使学生真正学会和掌握,让其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尽可能地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要学好的信心。
      2.运用各种发明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智力激励法
      智力激励法是一种使人们相互之间思维成果互相传递、诱发和激励,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产生或获得相当多的创造性设想或创造性思维成果,进而开发每一个人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发明方法。在创造发明教育中,我校教师便运用此方法给学生提案,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发挥集体的力量,最后总结出较好的讨论结果。如在劳技课中,教师介绍了台虎钳的结构及使用时,提到了发明家范朝来在国际大赛获金奖的作品“范氏快速台虎钳”,同学们在智力激励法的启发下,发明了“速调活扳手”,让扳口快速进退,获得了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2)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是将某一事物或产品的所有想得出的缺点都列举出来,然后通过对其中的一个或若干个缺点的改进或改革,从而获得发明成果的创造技法。缺点列举法消除了人们把那些习以为常,看惯的东西,以为是历来如此,总是完美的,不肯或不愿再去寻找或挖掘它们的缺点的惰性,以及这种习惯的惰性对思维活动可能带来的束缚和抑制。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随时都可能迸发出发明的火花。
      (3)希望点列举法
      这是对某一种实际上尚未存在的事物或产品列举出我们希望它具有的功能,并通过使其中的一个或若干个希望具有的功能的实现而获得发明成果的创造技法。希望列举法是从发明者的主观意愿出发而提出各种新的设想,它可以不受原有物的束缚,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发明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所希望的钢笔应是什么样子的?或者你所希望的钢笔应具有怎样的功能?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思考,这样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如果对提出的“希望点”其中一、二进行研究,获得的发明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它对“万事开头难”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创造发明教育促使学生创造力充分发展
      创造发明教育是以人们已经掌握的创造发明规律和方法,通过教育实践去塑造创造性人格,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型教育。我们以新昌中学高三(1)班为对比班,高三年级的其它各班为实验班,通过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测试、统计和分析,得出这种新型的教育使我校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1.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同学因为经过了两年的创造发明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观察力较强,想象力较丰富。在拿到或思考一个问题时,表现出思维比较活跃,思路比较广,点子多、办法多,考虑问题周密,能提出种种可能选择的方案和办法,特别是善于提出独创的别人想不到的主意和办法。
      2.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我们采取多种途径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动手能力的测试:
      实验班学生与对比班学生在动手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验班学生完成速度比对比班快1~3倍,而且作品质量远远超过对比班,特别是在智力型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实验班学生因为经过良好的动手能力锻炼,所以同学往往动作灵活,反应快,失误少,完成质量高。而对比班同学因为动手机会少,所以相比之下动作僵板,反应慢,理解能力差。
      3.创造发明提案质量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增加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发明提案收集和整理工作大约进行了半年的时间,共收到实验班提案1000多条,后经学生自己整理筛选出158条,对比班收到提案200多条,后经学生自己整理成52条。
      实验班同学因为经过两年多的创造发明教育,养成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学生的发明欲望普遍较强,发明意识较浓,想象力丰富,而且人人都备有小笔记本,一旦灵感产生,马上记录下来,所以提案较多。而对比班普遍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发明,有的甚至没有提案。实验班同学发明提案层次较高,均有一定的实用之处,而且均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及结构图。

      四、 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发明教育
      创造教育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的教育,这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创造教育的研究领域也有许多方面,如思维教育、发现教育、情境教育等,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创造力。同时,创造发明教育中的发明方法也被其他学科教师所灵活应用,这就更突出了创造发明教育的重要性。虽说创造性人才是多层次、多领域的,但在创造发明教育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动手能力的提高等用实践证明其准确性、有效性之后,我们就要让从创造发明教育的成功经验中获得的教学方法得以延伸,使其在其它学科中同样发挥作用,探索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为现代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