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 不断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 发明的成功再于努力之中
  • 企业创新的意义深远
  • 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之王
  • 创新需要科学的方法
  •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 关于自主创新的论述
  • 计算机辅助创新——CAI
  • 关于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几点建议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创新的真知<%=id%>

    以创新技术实现国际化

      在1997年7月,王选老师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三种路径:第一种方式是与国外合资合作引进技术,占领国内市场,以市场换技术;第二种方式是引进技术,依靠良好的管理和低成本生产,然后出口海外;第三种方式是依靠自己的创新技术,把性能优异的中国技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作为具有科学家严谨思维的王选老师在提出上述概括时已做了深入研究,他撰文道:一个国家在发展初期往往不得不采用第一种方式,以缩短产品和管理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日本富士通是1935年与西门子合资建起来的,松下在1950年曾与飞利浦合资,韩国三星1969年建设初期是与三洋合资的,韩国大宇1967年建立时是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资的。

      在研究日韩企业成长模式后,王选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在中国企业尚处于弱小的成长期,可以采取第一种方式,“引狼入室”再“与狼共舞”。但是会出现两种结果,一个结果是从第一种方式逐步转入第二种或第三种方式,依靠对外合作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创新体制,不再依赖于外国技术,“与狼共舞”后“把狼赶走”;另一个结果是在采取第一种方式的过程中被外方控股,丢了自己的品牌,丧失了技术研发的权力,以市场并未换来技术,“引狼入室”反而“被狼吃掉”。王选老师并不赞成都“把狼赶走”,他认为国际合作中应该双方得利且共同发展。但他断言,“被狼吃掉”是民族产业的悲剧。

      在这一时期,王选老师为方正明确确立了国际化战略:“北大方正选择依靠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化道路”。

      王选老师在阐述方正国际化战略时说:“国产照排系统1985年进入市场,1990年取得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1990年开始我们进入港澳台中文出版业市场,于1995年取得海外华文报业(包括东南亚和北美)70%的市场占有率。我们从来不把中文出版系统进入海外市场看作走向国际的标志,只有非中文领域的产品大量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才算真正的国际化。我们选择日本市场为切入点是经过充分考虑的。日本的彩色印刷业十分发达,不亚于美国,领先于中国5—10年,市场的规模也比中国大十倍,但其印刷出版系统的软件并不先进。发达的日本市场带来很多国内碰不到的最前沿需求,将刺激方正一批优秀年轻人的创造才能,使他们产生去发达国家领导技术新潮流的使命感,这是高额奖金所买不到的。”

      正是基于王选老师正确的国际化战略,方正集团旗下的日本方正完全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在日本市场上立足扎根,包括《日刊体育》等著名媒体在内的300多种日文报刊已采用中国技术的日文激光照排系统,进而实现了王选老师当初的设想与梦想———“中国人能够在国际高科技产业中争得应有地位。”

      做创新的实践者

      1958年,王选老师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他先后参与改进“北大1号机”和研制“红旗机”的工作。他一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紧张时连续40个小时都未合眼,是公认的“拼命三郎”。

      1975年,王选参加了北京大学研制国家汉字信息处理项目的“七四八工程”。该项重大科研课题分三个子项目:汉字通信、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精密照排。王选独钟精密照排系统,因为它最具价值和最有难度。

      他从1975年开始动手设计,一直到1993年春节,做了差不多18年。18年里没有任何节假日,没有礼拜天,也没有元旦,也没有年初一。王选老师将这段岁月形容为“逆潮流而上”、“九死一生”。正是经过王选老师“九死一生”的创新实践,使中华民族的技术一步就跨越了西方国家走过的40年。

      王选老师有一段名言:“不论你是什么样的天才,一定要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只出点子而不动手实现的人,不容易出大成果。一个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提出者往往也是第一个实现者,这是一个规律。”

      王选老师以自己亲身体验对这段话予以解释:“一种新思想在最初提出时总会被人们怀疑,而只有发明者本人才会承受一切艰难困苦,百折不挠地予以实现;也只有发明者本人最清楚自己方案中的问题,以最有效的改进方案克服各种困难而取得成功。如果只提方案却自己不动手,会使一项有价值的发明创造不能很快付诸实现。而在高科技时代,一种新方案的生命周期并不长,一旦拖延实现过程必有别人捷足先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