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 不断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 发明的成功再于努力之中
  • 企业创新的意义深远
  • 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之王
  • 创新需要科学的方法
  • 创新的真知
  • 自主创新已形成热潮
  • 创新不光要喊出来
  • 自主创新呼唤技术经营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科技创新的希望<%=id%>

     

         今年4月,第27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汨罗一中举行,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一中学生段俊宇设计的“筒读单显密码(数码安全)输入器”以其独特的创新点、极高的安全防范性和广泛的实用价值得到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了省级一等奖(金牌)。段俊宇的参赛作品引起了与会领导、观摩代表的极大兴趣,同时也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最近本报记者采访了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段俊宇同学及他的家长和老师。
     

        一、爱动脑筋的段俊宇
     

        如今的青少年兴趣相当广泛,上网、打游戏更是使得一些青少年痴迷,而段俊宇怎么会对科技产生兴趣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俊宇的父亲段国光。段国光说:“我们在这方面也没有特别的引导,但这孩子从小就爱动脑筋,喜欢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懂的事情一定要弄明白。记得是俊宇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我们工作忙,下班回家做饭时要想将封闭的炉子开启到炉火旺起来,至少也得半个小时以上,所以吃饭总是很晚。俊宇看到后,就开始琢磨,怎样才能尽快使炉火旺起来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他找来一个废旧的带风扇的太阳帽,从上面取下了风扇和电池盒,经过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设计制作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效果良好的‘烧火助燃器’。炉火燃烧由开启到旺起来至少可以缩短到10分钟以内,使用这个装置,每次可以节省20分钟的时间。他的第一个小发明,解决了我们家的实际问题,我们家长很高兴,他也对科技发明产生了兴趣。”从此他不但处处留心观察,而且开始阅读科技方面的杂志和书籍,小学期间先后获过学校科技周《小论文》比赛“一等奖”和《科技实践活动》“科技之星”称号等多种奖励。俊宇在第一次参加第2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获得了“三等奖”、地区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参加科技活动与学习两不误
     

        很多家长和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学生就是要把精力全部放在学校的文化课学习上,这样才能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有个好前途。至于其他的课外活动,参加过多会影响学习。对于这个问题段俊宇有他自己的看法。段俊宇说:“课外活动与学校的学习并不矛盾,尤其是科技活动。搞科技发明创新不是要完全停下文化课的学习、为创新而创新或是刻意去钻研一些大大超越教学大纲范围,甚至进入一种虚无缥缈的梦幼境地,而是巩固、深化和适当扩充所学知识。没有好的文化知识基础也不会有好的科技发明的,我是在努力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利用课堂上所学的各种知识,在课余时间、节假日搞科技创新的。文化课是科技发明的基础,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搞科技发明,而通过搞科技发明反过来又加深了我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用这样一种良性循环方法来达到创新与学习两不误的目的。”

        当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实验初中后,随着知识面的拓展,敢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体现了出来。在学校物理课上学习了热学知识后,他就联系实际,设计出一种高效的“节能水壶”。这种水壶是将常规平底、壶身单层结构水壶,创新成一种底面带有凹槽(或凹型)、壶身具有保温层的全新思路的新型水壶,这样一改造,因增大了壶底的热交换面积、另一方面又减小了壶身的散热速度,从而使水壶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大约节能20%。他的这项技术不仅受到学校老师同学的好评,而且还申报了国家专利,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对此项专利表达了购买的意向。这是他的第一个专利技术,标志他的科技发明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事实证明,段俊宇利用课余时间搞发明,不但没有影响他的学习,而且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是排在前几名。为此,我们还采访了他的老师。他的班主任陈永庆老师说:“段俊宇平时表现很积极,头脑灵活、很聪明,学习很讲究方法,喜欢搞一些小制作,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学生,而且参加这个科技大赛他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晚上休息时间时做的,对他的学习不但没有一点影响,而且还促进了他的文化课学习。其他老师也都说他懂事,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前途的学生,和同学也很团结,很招人喜欢。”他的科普老师刘高翔说:“俊宇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从小学开始他就是我的学生,在学校还小有名气,从小就喜欢研究玩具、电子、电气等,平时不懂的事情总要问个明白。他很有灵气,学什么,一点就透,创作性很强,四五年级搞制作就获过奖,到初中就有两项专利,升入高中他还是很热衷于科技创新,想法很独特,我相信他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科技发明要适应社会需求
     

        通过几年的科技创新,段俊宇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青少年科技创新要有适应社会的独特构想,要让科技创新真正运用到社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段俊宇考入当地重点高中后,并没有因为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更重而放弃探索和创新,而是一如继往地进行探索和不断创新。

        在谈到是如何想到发明获奖的作品时,段俊宇对记者说:“我经常从新闻报道中看到有些不法分子从银行盗领储户的巨款,为此我决定就这方面的问题展开社会调查,分析其原因所在,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2005年7月12日,我来到了中国银行冷水江支行的营业大厅,一位姓曹的阿姨热情地接待了我,告诉我不法分子盗取款的情况比较复杂,并说明其中储户密码不慎泄密是造成存款被盗(领)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密码泄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法分子在储户办理存取款业务时,从密码输入的过程中所窃取的。她说,要想详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可以到公安部门找相关人员进行了解。于是,我又来到了冷水江派出所,找到负责刑侦工作的阳警官,他以公安人员所特有的机警,详细反问了我了解这方面情况的目的、我的姓名、家长姓名及所在的学校,经一一核实后,向我认真地讲述了他们所侦破的这类案件中,犯罪分子从储户操作密码输入器的过程中,窃取密码的手段大致有:一是近距离窥视;二是稍远距离的偷记按键顺序;三是用摄像机、照像机和带有照、摄像功能的手机以及在自动取款机的隐蔽处加装摄像头,通过无线传送方式等多种手段来*。他还说,对现行常用的密码输入器来说,要想彻底防止上述不法手段窃取密码是非常难的,甚至不可能……此后,我又多次去银行营业厅和自动柜机(ATM)旁进行细心观察,发现目前所使用的密码输入装置(器),一类是摆放在银行柜台上所使用的,所有按键(包括数字键和功能键)全部*的敝开式和半敝开式;另一类是自动取款机(ATM)上的平面式。在这样的密码输入器上输入数码,虽然按要求非操作者与操作者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警戒距离,但对于别有用心的人来说,以上密码输入器要完全防止密码不致泄密是非常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事。”

        “我决定要发明一种保密性强的密码输入装置,这时很多人将信将疑,成年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中学生就能解决,这不是异想天开吗?这些风言风语没有动摇我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我从因特网上进行了查询和检索,得知虽有人也在进行这方面研究和改进,但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彻底攻破现行所使用的密码输入器其保密性不强的难题,设计出一种真正意义上能防止不法分子无论以何种手段都无法从密码输入器输入过程中窃取数码的装置。我利用所学知识并请教了有关老师和专家,经过多次创新构想,并对现有密码输入装置和发展技术进行认真的研究、检索,经过不断的设计、修改,终于设计出了全新的‘防泄密密码输入装置’——‘筒读单显密码(数码安全)输入器’。”

        当段俊宇将自己发明的样品送到当地公安、银行等部门进行初检和联机试用后,获得极高评价。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冷水江市支行认为,段俊宇设计的筒式密码输入器,从根本上解决了原密码输入器容易泄密的缺点,使用方便、性能可靠;构思独特,很有推广价值。中国银行冷水支行通过试用该产品认为,操作简便、安全性能强、克服以往历代输入密码系统的不足,具有智能防范性,是理想的、具有广阔市场开发前景的竞争产品。冷水江市公安局派出所认为,该产品具有极高的防泄密功能,非常适合银行等行业使用,有实用和推广价值。对于这个成果,经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科技查新,其结论是:“目前未见与该项查新项目以上技术特点相同的文献报道。”

        当我们问到该项技术的主要创新点和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时?段俊宇说:“其主要创新点一是将原密码键盘全*或半*于表面的数码全部隐藏于不透明的壳体内,通过长筒单个读取,视角能控制在仅限操作者本人可视范围内;二是将原平面分布的数码变换为曲面分布,数码的输入由选数旋钮和选数键配合进行。该项技术的最大特点:一是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不法分子无论是采取偷看、偷记、*等何种手段来窃取密码都难以得逞,二是该项技术可广泛运用于银行、柜台的密码键盘、ATM自动取款机、证券交易、刷卡消费等设备设施,并且有造价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

        现在,段俊宇已将这项技术已申报国家专利,并得到了受理。他本人被中国发明协会吸收为会员,他还被湖南省推荐参加今年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段俊宇最后对记者说:“在颁奖仪式上,我们听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科协主席、中南大学教授何继善爷爷上的一堂科普课后,使我更坚定了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我要不断努力学习,将来向何爷爷一样成为科学家,为中国、为世界的科技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