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美国的国家创新体系
  • 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
  • 基础理论研究 人类科技发展的基石
  • 12岁男生破神秘邮件难题 要当爱因斯坦第二
  • 我国经济发展将走向创新驱动型
  • 台教授用催眠激发创意 37人一学期提81项发明
  • 孝子悬赏10万元请人搞发明
  • 世界知识产权日聚焦创新
  • 发明与创造,传授发明方法
  • 民间发明人现状引起全社会关注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科研成果不能放在书架上<%=id%>

     

     

        第一次看到Yahoo(雅虎)的界面演示,他意识到网络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目睹Google(谷歌)一步步走向奇迹,他确信拥有创新的自由度对一个团队的成功多么重要。昨天下午,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用一连串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成功的事例,不断阐述着大学的创新成果如何能走出“象牙塔”,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他强调,科研成果不能放在书架上等企业“捡”,科研人员必须参与到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发表论文、进行学术交流。

      成果转化如何让社会受益 关键转移人而不仅是技术

      “技术成果转化如何让社会受益,我觉得最关键就是要转移人,而不仅是技术。”在亨尼斯看来,人是技术转化的最好“工具”,为了让科研成果有转化的可能,必须搭起一个有效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人”。他强调,发明人员的参与对技术转让至关重要。

      无论是拿着成果直接创办公司,还是通过成果为其他公司进行咨询,亨尼斯认为这些都是将成果产业化的积极举措。但他同时指出,斯坦福并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挑选技术成果进行转化等工作,因为他觉得“创建公司并不是大学主业。”斯坦福还不允许教师在教学期间到其他公司兼任管理职位,只能提供技术咨询等,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同时,教师在兼职公司从事的工作也不能与其正在校内进行的科研项目重复。

      研究生不是“打工者” 少聘本校毕业生任教

      “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创造力最活跃。”亨尼斯认为,在大学的创新团队中不可忽视学生发挥的积极作用。“我们在研究生层次鼓励学生进入创新团队,教授与学生都是团队的成员,师生之间是同行的关系,而不是说研究生要为老师‘打工’。”

      “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环境关键是要选对人,让他们时刻生活在技术的前沿,并不断寻找跨时代意义的技术。”亨尼斯认为,大学应该为学生创造自由而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才有创新的可能。“在斯坦福校园外的两英里内都可以找到风险投资,这也保证了开放的创新环境。”

      为了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亨尼斯强调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扩招学生是容易的,但配备合适的教师并不易”。在他看来,如果要扩招一倍的学生,必须花20到30年的时间来打造相应的师资力量。他还认为,一流大学应该积极吸收其他顶尖高校的优秀人才,因此斯坦福大学很少招聘自己学校的毕业生任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