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TRIZ理论中的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 TRIZ理论中的创造性问题分析方法
  •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 中国古代的科学创造
  •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一)
  •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 创新有道——CAI技术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 创新的革命
  • 可靠的创新——基于知识的创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大学设置三创课程的研究<%=id%>

    海理工大学夏定海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方明

      1、 什么是“三创”

      “三创”就是创新、创造、创业

      1. 1创新——源于技术革新。现在对于创新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都和经济结合起来:
      1.1.1.狭义理解的创新概念立足于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
      1.1.2.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以及*等与经济结合起来。
      1. 2创造——指的是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辞海》1999年版),也可以定义为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事物、产品)。
    总之,创造可以理解为从无到有;创新可以理解为从有到新,从而产生经济价值。创造和创新有密切关系,创造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张瑞敏说过:“创新就是创造的资源”。这是很有道理的。
      1. 3创业——这是创造和创新的综合,有计划和有目的地产生经济价值,这是经济和战略的需要。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发表《巴黎宣言》中就特别强调要把培养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创业的含义:“广义的创业”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指个人设立公司、开办企业等这类个人色彩较浓、个体性行为较强的创业活动;二是指个人在集体的某一个岗位上,按照岗位要求并且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力的创业活动,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岗位立业”。我们称前者为“狭义的创业”,或者说“自主创业”一般指的创业是“狭义创业”。

      2、 大学设置“三创”课程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从小就存在一种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的多少,因人而异。随着人的成熟,这种潜能就会被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
    孩子从小就喜欢提问题,拆玩具。这就表明了孩子天生就有一种创造的潜能。对孩子进行创新、创造能力的引导、激发,孩子的这种潜能(Δ增量)发挥是我们*的好几倍(特别是发散型)。因为他们思维定势比较少。因此,创新、创造教育应该从幼儿园,甚至更早就抓起。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从来就没有接受过“三创” 教育。我们的老师也没有接受过“三创” 教育。因此,在大学中,设置“三创”教育应该是当务之急。“三创”教育不仅能够大大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性,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开拓型的人才。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是非常有利的。对学生毕业后的创业也是很有帮助的。这些新创业的小企业是我们国家的活力。这对我们国家、企业、个人都是非常有利的,必须的。
      我们应该通过政策发动,市场涌动,舆论鼓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充分调动整个社会对“三创”的积极性。首先从大学开始。因为,大学生已经具有良好的高中基础知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分各个阶段,可以融会贯通地进行“三创”教育。特别是三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创新、创造教育。四年级的学习、毕业论文和答辩结合创业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创办出来的企业具有相当的含金量。创造出来的产品具有相当的科技含量。这对学生、学校、国家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那时,我们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就是具有创新理念,创造成果的开发型工程师。
      同样,在研究生的学习课程中也要贯通“三创”教育。我们毕业的研究生就是开发型研究员。

      3、 “三创”课程的设置

      3.1大学一、二年级设置“创造学”课程
    第一年, 设置“创造学”理论课程,作为基础的普及教育必修课。其中还要包括学习专利法、了解知识产权、产品的形式试验、鉴定会的召开、3C认证等知识。
      3.2大学三年级设置“创新”课程
    设置“创新”理论为基础课程,掌握把成果转化产品、商品,获得经济价值的能力,其中包括八个核心能力的学习和 实践。即:
      (1) 交流表达能力;
      (2) 数字计算能力;
      (3) 自我提高能力;
      (4) 信息处理能力;
      (5) 解决问题能力;
      (6) 与人合作能力;
      (7) 创新创造能力;
      (8) 外语应用能力;
      3.3大学四年级设置“创业”课程
    设置“创业”理论为选修课程。其中包括开业指导,财务税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创造市场)、商标法、标准法、劳动法等等有关课程。
    最后,学校的创业办公室(现在学校只设置“就业”办公室)为“创业”的学生实行一条龙服务。政府对“创业”的学生应该扶他们一把。不仅在政策上,而且要给一点市场。

      注:
      1、许多课程,如专利申请、工商登记、等等要请社会上在职、退休的专家加盟,从事大学教育工作。
      2、学校设立“三创”基金。吸引民间,外资和自筹等等各种形式相结合。
      3、我们必须制定一套适应大学“三创”的教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