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
  • TRIZ理论中的创造性问题分析方法
  •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 中国古代的科学创造
  •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一)
  •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 大学设置三创课程的研究
  • 未来教育重塑德国形象
  • 国家推出创新能力培训体系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创新人才如何打造<%=id%>

    新世纪呼唤创新教育,高等教育如何应对时代挑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引进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加强实验与实践环节,以教育的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

      上海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建立符合学分制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使各相关教学模块得到进一步的集成,并且加强与新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建设。与此同时,坚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采用多媒体技术,把演示教学和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学院大力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实验室的改革,开拓社会实践的新渠道、新形式,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创业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工程意识、工程能力抓起,而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只能来自于实践。机械工程学院以创建融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工程训练中心”为切入点,将原来分散的学生实习基地集中改建成“工程训练中心”。过去,工科学生的课外实践就是学学铣刨、做做小榔头,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技艺根本无法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成立工程训练中心以后,引进了全新的先进设备,可以容纳800多人同时做实验。工程训练中心不仅为本科生提供了实践教学基地,还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实践的条件。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机械工程学院还创建了综合陈列室,展出了机构、设计、制造、控制及新技术等近千个模型和实物以及教师的部分科研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环境。学院还建立了机械CAD、CAM实验室,配备了60台计算机及切割机床、数控机床、数控铣床,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了鼓励广大同学投身于科技创新活动,学院还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全套引进德国FISCHER和丹麦LEGO公司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型。在这里,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亲自动手设计拼装制造出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其中,爬壁机器人、25MM六足自主步行机器人及2英寸管内蠕动机器人已用于国防建设。不仅如此,小小创新实验室里,还走出了一大批在上海市乃至全国获得机器人大赛冠、亚军的学生。

      该校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比例已由过去的17%上升到40%以上。随着大学生知识创新热情的日益高涨,今后实验比例还会不断上升,学校也将继续加大对学生的实验设备的投资,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成长为优秀的科技人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