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新华时评:自主创新 任重道远
  • 世界发明大王中松义郎的成功启示
  • 发明人必须注意的问题
  • 中国能源开发利用面临四大瓶颈
  • 科学家需不需要人文素养?
  • TRIZ与创新
  • TRIZ--冲突理论
  • 我国的创造教育
  • 第四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王景川发表讲话
  • 第四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吕薇发表讲话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我国专利申请一头热 企业高校为何不申报<%=id%>

    专利申请为何一头热一头冷?

      山东省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山东专利申请达25019件,较上年同比增长56.04%,增幅高于全国同期20个百分点。其中个人申请17220件,占总量的68.8%。山东省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认为,个人专利申请猛增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少地区设立专项资金对专利进行扶持、奖励;二是大量的个体私营企业主在申请专利时,不以企业而以个人名义申报。令人深思的是:一方面,个人申请专利热情很高,而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成果却不愿申请专利;另一方面,民间发明人的成果由于诸多原因常常被束之高阁,他们的处境值得关注。

      为何不愿申报专利?

      企业:怕被侵权、怕打官司

      高校、院所:重论文、轻专利

      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姜代晓曾到一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调研。当他发现一项好的技术时,总要问企业、高校、院所是否会积极申报专利,常常得到否定的回答。企业的科研人员说,如果申报了专利,这项技术很快就会被仿冒;如果打官司,几年下来也很难有结果。学校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则说,当务之急是发表论文,至于申请专利嘛,还没考虑好。

      姜代晓分析说,由于我国建立专利制度的历史还不长,公众的专利意识还不够强,侵犯专利权的案件还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因此对专利申请有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应看到我国专利保护的形势会越来越好。国外一些大公司在我国大量申请专利,就表明了他们对我国的专利制度充满了信心。海尔、海信、重汽等一些大企业集团也在专利申请方面作出了榜样。

      高校和院所“重视论文、轻视专利”的倾向由来已久。论文不仅成为评职称、分房子、享受多种待遇的重要标准,而且似乎成了评价科研人员有没有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我国自古就有重文章、轻技术的传统,认为技术是“雕虫小技”,这种影响到今天还存在。姜代晓指出,我们重视专利,并不否定论文,至少要把专利和论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有一点需要指出,一旦论文先发表,就不能申请专利了,因为论文发表就标志着你已放弃了该项技术的独占权。”

      民间发明人为何越研发越穷?

      个人:不熟悉“游戏规则”

      市场:缺乏有效转化平台

      记者了解到,民间发明已成为山东科技发明的重要来源,但是很多民间发明人的处境却值得关注。多数人获得专利后,由于各种原因被迫将成果束之高阁,不能收回投入成本。山东昌乐县农民肖振霞为了发明节能电机,从26岁至今,历时近30年,虽然研究的“无槽同步发电机”终于获得国家专利,但至今仍未实现产业化开发。

      专家指出,民间发明人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客观上,与专利实施相配套的中介服务等还需进一步健全,专利走向市场尚缺乏有效的平台,发明人自身缺乏足够资金完成产业转化。此外,不少民间发明人对科技界的“游戏规则”几乎一无所知,有的发明人对科技进展缺乏认识,只顾埋头研究,科研成果实用性不高或落后于科技进展,属于无效劳动。

      民间发明人作为一个科研群体,应当给予足够重视。目前,民间科技活动尚未引起全社会的更多关注,缺乏组织和领导,没有科研经费和实验条件支持,缺乏业内交流和专业性指点。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集合市场,形成买卖双方都能实现交易和转化的环境;成立科技成果交易的专业化服务公司,加速实现成果向生产力方面的转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