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艺术创新活动中的科学作用
  • 脑体分离的趋势与对策
  • 怀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 儒家文化阻碍科技发展吗
  • 微软的深化研发战略
  • 再敲一次门
  • 轮胎设计中的仿生学
  • 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 用谎言作钓饵
  • 灵感思维是一种高级自动编程思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科技大师创新成功的奥秘<%=id%>



      创新,从科研的角度讲,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其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思想。其二、发现了一种论证新思想的方法。其三,找到了一些用新方法论证新思想时可以使用的新资料、新数据。其四、用一种新的语言风格对问题用了分析与论证。显然,第一种创新难度最大,第二种次之。而科技大师之所以被尊称为大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就在于他们大多是在第一、第二个层面上做出了原创性的突出贡献。也正因此,考察,分析他们创新成功的案例对于深入理解创新的含义有着特殊的意义。
      
      奥秘一:精于提出富有价值的新问题
      
      “科学始于问题”这是波普尔的著名论断。提出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常常被认为是成功的一半。
      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始于金冠问题。避雷针的发明始于富兰克林研究的雷电问题。拉瓦锡对氧气的发现始于燃烧问题,并突破“燃素说”错误理论的束缚后才发现的。非欧几何的创立始于欧氏第五公设问题。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希尔伯特,在数学史上著名的“希尔伯特23个问题”,对20世纪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德布罗意物质波的发现始于光是什么的问题,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始于对生命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研究,同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袁隆平发明籼型杂交水稻始于水稻杂种优势问题,袁隆平因此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显然,大师们的发现、发明以确凿的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科学始于问题”的真理。
      
      奥秘二:善子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法国著名数学家、力学家拉普拉斯曾指出:“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途。”俄国伟大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也说过:“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找到磁生电的方法,苦苦探索了10年,才找到了用磁铁切割线圈的磁生电的正确方法。德国物理实验大师赫兹为了证实麦克斯韦预官的电磁波存在,经过8年探索,才设计制造出精密的实验设备,于1888年用正确的实验方法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英国物理学来克鲁克斯为了制造出可供人们对阴极射线进行最佳研究的放电管,长期探索真空放电现象,终于在1879年制成了高真空无辉光放电管。正是这种克鲁克斯放电管的制成,使人们通过它得以对阴极放射线进行研究,找到了电子,发现了X射线,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大师们确实是创造新的方法以解决所选中问题的榜样。
      
      奥秘三:勇于进行自我批评以及严格尊重事实
      
      科技大师们都是在创新中成就杰出的人,名声显赫、地位很高、影响很大。但是,他们仍然是很谦虚的人,既能坚持真理,又能勇于改正错误,进行自我批评。
      大名鼎鼎,被称作物理化学之父的奥斯特瓦尔德,曾提出“唯能论”,并否认原子真实性的观点,后来他认识到是错误的,就进行自我改正,并最终归依了科学原子论。
      
      奥秘四:乐子将生命完全投入到有价值的事物中去
      
      “对一个目标、一个目的,死不放手地追求,对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句话摘自于马克斯·普朗克在1919年获诺贝尔奖时的演说辞中。俄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也曾指出:“要记住科学要求人们花毕生精力,即使你们有两倍的生命,仍然是不够用的。科学要求人们最大的紧张和高度的热情。”匈牙利杰出数学家P·爱尔特希一生献身于揭示数学真理。每当别人劝他慢点儿干、注意休息时,他的标准回答是:“在坟墓里有的是时间休息。”孔多塞在欧拉去世悼词中的结尾说:“欧拉停止了生命,也停止了计算。”
      正是大师们有这种献身精神,才使他们攀登到了科学的高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科学伟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