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湖南发现世界最老的稻谷 人类稻作起源前推三千年等
  • 蟑螂非十恶不赦
  • 隐身衣是怎么回事等
  • 我的发明路
  • 我为老伴搞发明
  • 人像摄影画的发明
  • 没有《发明与创新》就没有创造学的发展
  • 数学分析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 经济又实用的普及教育
  • 造型艺术与创造能力培养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十年情缘<%=id%>



      我与发明有着几十年的不解之缘。
      1961年毕业于师范学校的我,因酷爱技术放弃了从教的机会而走进了工厂。工厂是发明与革新的广阔天地,我在这里学到了各种技术,也获得了数十项之多的技术革新成果。抽油烟机的应用大约20年前,而30年前我就用革新成果将熔炉车间令人窒息的烟灰吸排得千干净净;切菜机的推广最多也只有30年,而40年前的集体食堂就用上了我的切菜机。
      发明与创新,不是个个都喜欢。很多人想都不愿想,却喜欢讽刺、打击和挖苦;发明人走路吃饭都在想,却常遭冷遇、孤立和为难。往往,一个难题使我多日不能睡好觉,但一旦攻克下来,心中有如释重负的快乐和自豪。我最为苦恼的,就是在那些年月,很难找到一本有关发明与创新的专业指导书刊!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冥思苦想。
      十年前,我发现了《发明与创新》,如获至宝,一直订阅到现在并珍藏。
      《发明与创新》,每期都给我启示,有知识、有指导、有经验、有点子、有思索、有警醒,我认定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昔日的技术革新为今日的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过去我为工作过的八个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心血和劳动,数十个革新成果都被投入应用。今天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要用我还在燃烧的*,向社会奉献新的发明、新的产品。
      十年来,是《发明与创新》时时鼓舞着我继续发现和捕捉社会和家庭、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需求,然后将这些需求进行考察验证,构思设计成新产品。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我希望我的良师益友《发明与创新》的有些栏目更有创新:
      1、“新发明新产品”,应以宣传国内新发明新产品为主。去年第12期薛韬的“有感于一项专利转让两千万”一文说明国内的发明水平并不低。
      2、“点子与窍门”是否可改为“希望与市场”?该栏目虽可用漫画表现,更应用更多的文字说明:人们需要什么,市场缺少什么,给发明创新人提出新的课题。如果该栏目附设“信息反馈”则更好。同时要刊出作者的联系方式或地址,这样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作者与读者凝聚于贵刊。
      3、“技术市场”,应在每年的首期或头年的末期公布“技术转让”稿件的刊登办法,要对读者给予优惠,这既是贵刊关怀老订户吸引发展新订户不可小视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一个活跃的技术交易平台的需要。
      4、读者、作者是刊物的朋友,《发明与创新》应在办刊方式、内容多维,满足读者要求上创新,读者并不一定要求杂志的印制华丽精美,却很希望杂志能贴近、关怀读者、作者和创新者,杂志应更多地刊登读者、发明与创新者和寻找项目者盼望的有关政策指导、陷阱提示、展会和商机信息等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