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植物探雷尖兵等
  • 数字化技术:破案好帮手
  • 未来太空的衣食住行
  • 潜艇探秘
  • 自动取款机密码识别防盗报警系统
  • 安全牛奶箱
  • 电子式信箱报知器
  • 十年情缘
  • 当代爱尔维修
  • 让橘皮变废为宝等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中小学班级生态环境初步探索<%=id%>


      
      如果我们把班级里的人和班级里能提供的新鲜空气、饮用水、卫生条件等资源看成是班级小生态环境的有机整体的话,通常条件下班级所能提供的资源总量和同学们耗费资源数量之间必然有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要保障我们师生的身心健康,保持班级小生态环境的平衡,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处于合理的水平,就要研究班级小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人们对班级小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并在其基础上提高班级资源利用率。
      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实验,即教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测定、教室内氧气含量的测定、固定距离的粉笔灰沉落统计实验、教室内外微生物总数的检测,组合对班级生态进行检测。通过对班级生态的检测和调查,提出了班级小生态的概念,分析了班级小生态环境,并发现了不少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们发现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确实搞好班级限额。从二氧化碳的测试结果来看,验证了国家教育部要求教室人均占有面积为1.12平方米~3.3平方米的合理性。但从氧气的测试结果来看,即使每班40人,门窗关闭30分钟后,学生就会感到压抑。同时,教室内细菌总数随温度升高和班级人数增多会超出国家标准。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班级人数,以及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室换气卫生标准》进行通风。
      教室里的粉笔灰污染超过国家标准,甚至超过国家矿山标准,造成对青少年身体的严重危害。建议国家应强制性制定各中小学必须使用微尘、无尘粉笔的规定,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或电化教学;尽量减少黑板粉笔的书写;同时应该严格规定,第一排座位与黑板间的间隔应大于3米。
       (辅导教师 王建明赵克银)
      
      【专家评语】
      本项目通过检测教室内二氧化碳含量、氧气含量、粉笔粉尘及细菌生物总数,揭示了班级小生态环境的现状,研究了班级人数与小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改善班级环境的措施方法。项目具有创新性,内容完整,对中小学生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